影子银行是资金脱实向虚的罪魁祸首

作者:匿名    来源:人民日报(北京)    发布:2018-01-18 14:35:16    浏览:1223

51金融圈

防范金融风险不能仅靠行业自律,还必须有功能完备、切实有效的外部监管

 

“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近日,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说道。前几日,银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剑指银行业的核心风险点,对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提出方向性、原则性和指导性的工作要求。银监会主席的表态与整治乱象的文件,拉开了2018年严格监管银行业的大幕,也延续了2017年“史上最严监管年”的政策基调。随着监管之网越织越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信心也会越来越强。

 

中国金融行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达高位,长期高速且粗放的发展,滋生出程度不一的风险隐患。近些年来,从暴露出来的风险案例可以看出,影子银行业务是资金脱实向虚的罪魁祸首。各种金融产品层层嵌套,多种业务模式叠床架屋,服务实体经济渐行渐远,金融风险慢慢集聚。防止“黑天鹅事件”飞舞,避免“灰犀牛”冲撞,必须切实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去年年中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化了“监管姓监”的职责定位,强调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重要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今后3年“三大攻坚战”之首,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放到加强监管防控风险的大背景下观察,银行业密集出台的严监管政策看似横空出世,实则顺理成章。

 

银行业对于中国金融业具有系统重要性,银行稳则金融稳,金融稳则经济稳,守住银行业风险底线,是防控金融风险的主要抓手。截至去年11月末,我国银行业总资产突破244万亿元,不仅远远超过其他金融门类,而且居于世界之首;在2017年全年的社会融资规模当中,人民币贷款占比超过了70%。银行业稳定与否,关乎老百姓的账户安全,关系到金融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切不可掉以轻心。中国银行业曾经因为不重视风险防控,走到了技术性破产的边缘,也曾经为了剥离不良资产、建立现代公司治理制度付出巨大成本。只有吸取历史教训,切实防控风险,才能避免重蹈覆辙,保住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

 

金融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性,防范金融风险不能仅靠行业自律,还必须有功能完备、切实有效的外部监管。中国金融行业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监管体系,但在监管机构职能定位方面,一直存在身份冲突的问题。有的金融监管机构具有强烈的“地盘意识”,将做大做强行业作为重要职责。不同监管机构如果都围绕着行业发展做文章,难免会忙于比拼政策“便利”,疏于严格监管。从这个角度来看,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也是监管机构摆脱身份扭曲的过程,在化解风险的同时全面回归监管天职,有助于从机制上防止新的风险滋生。

 

金融行业以经营风险为生,富贵多从“险”中求,限制风险偏好的监管政策往往会遭遇反弹,有时甚至是激烈反对。前一阶段,“一行三会”联合制定的资管新规征求意见,来自行业内尤其是银行业的不同声音音量不小,有的声音认为这些政策若严格执行,可能会引起“处置风险的风险”。监管部门就监管政策与监管对象充分沟通,有利于做好监管工作,但是在沟通过程中也必须保持定力,防止被监管对象的反对声音所俘获,重新落入“行业保姆”的境地。当然,现阶段处置金融风险,多属“在线修复”和“带电作业”,监管部门得有“拆弹部队”的心理准备,涉及重大核心关节时,要给金融行业留足缓冲空间。


如果你要找金融公司职位或者招聘金融人才,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直接站内联系我们。51金融圈网站有百万金融人才简历和上万家金融公司合作,更有专业的猎头服务和金融薪酬报告,心动不如行动,还不赶快联系我们!
51金融圈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