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加速开放 如何打好防控重大风险攻坚战

作者:匿名    来源:腾讯财经    发布:2018-06-15 11:10:53    浏览:1125

51金融圈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大有加快节奏之势。但是在大力“引进来、走出去”之时,金融发展过程中暗藏的风险也不可小觑,如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一攻坚战成为各界关注的一大问题。

“扩大开放是推动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总体部署,证监会加大了资本市场开放的力度,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努力形成资本市场全面开放新格局。”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6月14日在陆家嘴论坛上传递出资本市场后续对外开放的部分计划。

金融市场在拥抱全球化的同时,对于一些待防控和化解的风险,关键则在于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要优先考虑加快企业结构调整、妥善处理企业债务违约问题、大力推进信用建设、解决违法成本过低问题,以及合理把握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平衡等方面的问题。

对外开放步伐加大

中国的金融市场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

近些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各领域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从实施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放开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到“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相继正式起航,再到原油期货上市等一系列开放举措,使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我们不断完善沪深港通规则制度,扩大标的股票范围和每日额度,沪深港通业务规模持续稳定增长,目前累计成交金额已达10万亿元。”方星海同时称,认真听取国际机构投资者对QFII和RQFII政策规定的改进意见,与有关部门协同工作,进一步便利国际投资者利用QFII和RQFII开展跨境投资。

继沪深港通之后,目前,“沪伦通”的推出已进入倒计时。方星海表示,沪伦通大的制度安排已经就绪,操作层面的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有望于年内正式推出。

历经数次闯关,今年5月31日开始,A股纳入明晟指数(MSCI)指数,这标志着A股市场加速融入国际资本市场。“从纳入到6月11日为止,沪港通和深港股的日均净流入达到36.1亿元,比今年前五个月的日均净流入提高了167%。”方星海表示,证监会会同有关部门及沪深交易所已经着手研究相关新的制度与工具安排,其中包括改革股票收盘价格产生机制、规范停复牌制度以及股指期货等工具,以便尽快将目前的A股纳入因子从5%提高到15%左右。

此外,推动证券行业放开股比限制相关政策已经落地。方星海表示,目前已有3家外资机构向证监会提交了申请材料,还有不少外资机构正在积极接洽。

今年以来,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迈出实质性步伐,原油期货、铁矿石期货实现引入境外交易者。其中,上海原油期货上市不到3个月,交易量和持仓量均已超过迪拜原油期货,迈入世界前三的行列。方星海表示,未来还将推动更多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更好服务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产业升级调整和实体及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

提高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额度、简化审批,取消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汇出限制、取消锁定期……今年4月以来,一系列有关合格机构投资者双向开放的政策推出,也预示着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再次进入一个快速推进的窗口期。

“稳定的外汇市场形势为进一步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6月14日在陆家嘴论坛的发言中指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外汇管理部门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体,以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为翼,探索形成“一体两翼”的改革开放基本路径。

潘功胜指出,我国推动资本项目开放的总体考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推动少数不可兑换项目的开放,通过交易和汇兑环节上下游联动,提高跨境证券交易等项目的可兑换程度;二是提高可兑换项目的便利化程度,减少行政审批,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弱化政策约束,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三是提高交易环节对外开放程度,按照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原则,扩大国内市场尤其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目前,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了多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潘功胜表示,未来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再上新台阶,同时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中心建设。

“有人对金融业对外开放心存顾虑,认为开放金融服务业可能冲击中国的金融市场,引进外资股东可能威胁国家金融安全,这种担忧是多余的。”郭树清表示,到目前为止,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市场份额只有1.3%,外资保险公司也不过6%左右,“事实上,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更无法想象有许多中国金融企业进入全球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前列。”

如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在肯定金融业取得的成绩同时,在陆家嘴论坛上,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也被重点提及。

“‘三大攻坚战’中第一大攻坚战就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个题目的透彻讨论,能够为打好攻坚战、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中克服以往的弱点、增强治理能力以及防范下一轮经济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称。

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伟民看来,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不仅是金融部门的任务,其他有关部门和各地区也要履职尽责,因为金融风险一面是货币政策、金融机构、金融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另一面是实体经济、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刮骨疗伤,壮士断腕’。”郭树清表示,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征程上,需要着力解决一些领域滞后的问题,加强薄弱环节。他认为,当前需要加快企业结构调整,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处于胶着状态,必须求同存异,寻找最大公约数,建立健全企业、银行、政府各方责任共当和损失分担机制。

近期企业债务违约现象较为突出,成为市场的一大隐忧。对此,郭树清表示,到2018年5月末,企业债券违约后未兑付金额,只占存量信用债总金额的0.43%;对于违约问题,要遵循市场规律,实行差异化金融政策,对于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的企业要坚决退出,对于出现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相关各方要加强沟通协商,采取积极措施共同努力,帮助其渡过难关。

目前,地方政府法定限额债务总体可控,但隐性债务规模过大、增长过快、底数不清、风险不可测。杨伟民认为,地方政府债务要严控增量,逐步化解存量。

对此,他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一要严控隐性债务增量,中央正在研究制定相关办法,要对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相关金融企业问责,三者目前都是预算软约束、风险软约束;二是稳妥化解存量,扩大地方政府法定债务规模置换部分隐性债务,防止过多出现“半落子”工程;三是地方政府要有风险观,不能“新官不买旧账”;四是要理顺地方政府和财政关系,应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大方针,多给地方一些税种,赋予地方一定税权,减少转移支付,让地方政府权责更加一致起来。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围绕高质量发展与防控金融风险这两大主题,核心的关切点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根本措施是利用好经济金融调控政策换来的宝贵时间窗口,加速推进财税改革,减少地方政府等软约束主体的“挤出效应”,降低资金、劳动力、土地等各项生产要素的成本,提高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和投资回报率,激发市场经济主体的内生活力。

解决违法成本过低问题也是郭树清建议的一个方向,“无论是金融企业还是非金融企业,都要认识到,做假账就是违法犯罪。”此外,郭树清认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还需要大力推进信用建设,合理把握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平衡,以及加强机构投资者队伍建设。


如果你要找金融公司职位或者招聘金融人才,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直接站内联系我们。51金融圈网站有百万金融人才简历和上万家金融公司合作,更有专业的猎头服务和金融薪酬报告,心动不如行动,还不赶快联系我们!
51金融圈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