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遭遇罚单潮 四家机构合计罚没近亿元

作者:匿名    来源:千龙网    发布:2018-08-15 10:14:26    浏览:1572

51金融圈

今年以来,累计63张罚单、1.34亿元的罚金凸显了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从严监管的态度。业内人士分析,央行这种严监管将成为常态,这也有助于净化行业生态环境、优化市场格局

法治周末记者 罗聪冉

罚单不断出现,第三方支付行业强监管态势仍在延续。

继7月30日央行对卡友支付、付临门支付开出千万元罚单之后,8月6日,央行又对国付宝、联动优势、银盛支付及支付宝4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出5张罚单,罚金合计超过9730.7万元。

专家认为,第三方支付领域的强监管,更多地侧重于反洗钱、备付金管理、持证经营和“断直连”等方面,客观上起到了净化行业竞争环境、健全行业基础设施的作用,对于优化行业市场格局、促进中小支付机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家支付机构被合计罚没近亿元

8月6日,央行营业管理部(北京)、深圳市中心支行、上海分行同时公布了对国付宝、联动优势、银盛支付、支付宝的行政处罚信息。

央行营管部介绍,经查实,国付宝和联动优势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和技术手段,对境内网络特约商户的交易情况进行检查,客观上为非法交易提供了网络支付服务。此外,国付宝公司还存在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或与其进行交易、未按规定存放和使用客户备付金等违法违规行为。

央行营管部强调,国付宝公司、联动优势公司均引起大量举报投诉,社会影响恶劣。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国付宝公司给予警告,合计罚没4646.21万元;对联动优势公司给予警告,合计罚没2639.89万元。

与此同时,深圳市中心支行公布了对银盛支付的行政处罚信息:银盛支付因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被合计罚没2247.7万元。此外,支付巨头之一支付宝也遭遇了百万罚单——上海分行公示,支付宝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处以罚款人民币412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过千万元的罚单在今年并不鲜见,国付宝所接罚单刷新了今年以来第三方支付最大罚单的纪录。从目前监管态势来看,对第三方支付开出罚单已经常态化,且处罚事由有大有小、涉及范围也较广,凸显出监管部门整顿支付市场的决心。

对此,国付宝于8月7日在官网发布声明表示,针对前期监管部门提出的问题与自身存在的不足,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工作组进行了逐项整改与提升,目前,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各项改进措施已陆续落实完毕;将认真学习领会相关监管政策法规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实执行各项改进措施。

支付宝有关负责人表示,已第一时间启动了整改计划,目前,大部分事项都已整改完毕并得到监管部门认可;后续将不断加强自身的支付业务管理,严格落实监管规定,和监管部门一起,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铁腕整治第三方支付市场

事实上,就在7月30日,卡友和付临门这两家公司分别因存在违反收单交易信息管理规定、违反商户实名制管理规定等诸多问题,分别被合计处罚2582.5万元、892.28万元。

同时,央行还要求两家非银行支付机构一年内有序退出严重违规区域的银行卡收单业务。卡友公司退出贵州、海南、甘肃等25个省(区、市)的银行卡收单业务;付临门公司退出四川省的银行卡收单业务。

这几家公司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被处罚的公司。自2017年12月央行下发《关于规范支付创新业务的通知》以来,整顿第三方支付的相关政策形成一轮密集发布的势头,并在今年上半年陆续得到实践。

据不完全统计,从年初至今,央行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出的罚单已经超过了63张。其中,从7月至今就已经有10张罚单,合计罚没金额超过1.34亿元。

“以上支付公司被处罚的事由,其实也一直是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顽疾。”易观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指出,随着移动支付手段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繁荣发展的同时,“二清”“跳码套扣”、资金挪用等行业乱象也层出不穷,因此,监管部门不断出台与支付相关的业务制度,降低监管套利空间,铁腕整治第三方支付市场。

记者注意到,近一年来,央行针对支付行业出台了多个规范行业发展的新规定。根据《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要求,自2018年4月1日起,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应当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处理。此外,根据《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要求,从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同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看来,“监管框架和规则已经比较完善,支付机构有规不依,主要原因还是市场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支付属于微利经营行业,且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一些大中型支付机构通过多元化增值业务实现盈利,也有不少机构铤而走险,通过违规经营获取利润”。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亿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认为,支付作为金融行业的基础设施,金融活动的各种风险都有可能通过支付环节显现出来,因此该行业出现了洗钱、沉淀资金非法挪用等诸多乱象;另外,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风险管理经验不足,也使得金融风险不断放大。在互联网金融严监管的趋势下,整个行业进入风险出清时期,第三方支付行业也到了风险爆发的节点,所以监管部门一定会出手严肃整治,且这种严监管会成为常态。

除了加大处罚力度外,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还要面临支付牌照可能被注销的风险。

7月5日,央行公布《2018年7月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决定公示信息》,21家支付机构顺利通过,4家不予续展。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7月5日,央行累计注销支付牌照名单已增加到33家,目前最新的支付牌照数量为239张。

多举措谋出路

根据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8年第1季度》显示,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双寡头”格局依然巩固,支付宝和腾讯金融(含微信支付)仍然占据前两名,二者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2.71%,远远高于其他几家。

如此背景下,第三方支付行业可能要面临更多的考验。董毅智认为,随着监管持续收紧、严查合规,行业将呈现优胜劣汰的局面,第三方支付市场将进入存量洗牌期,预计未来几年小型第三方支付公司或被大型企业收购。

王蓬博也认为,行业会进入洗牌期,一些依靠利息生存的机构可能被淘汰。不过,对于行业整体的发展趋势,王蓬博认为,“虽然短时间之内,市场整体利润可能会缩水,但要看到行业可观的存量和巨大的增量市场,以及更加值得期待的增值服务刚需”。

王蓬博分析,第三方支付行业未来有以下几条出路——扩大支付服务的覆盖面,从一二线城市下沉至三四线甚至农村;支付的盈利模式需要多元化,对掌握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应用,衍生出相关的增值服务;目前,移动支付C端市场已被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拥有强大消费场景的公司占据,中小支付机构可以发力B端,扎根垂直细分行业,为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薛洪言认为,正是因为不同机构的支付业务在生态体系搭建中所处的阶段差别很大,所以各家机构对支付业务的战略定位也出现了显著变化,一方面,个别巨头开始就一些高频场景进行收费,用户体验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手机银行和中小支付App在用户体验上仍处于做加法阶段,用户体验越来越好,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扩大。另外,“断直连”后,行业统一的二维码识别体系有望成为现实,也将为中小支付机构带来更大的机遇。

此外,随着跨境支付业务的发展迅速,我国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也纷纷转向海外市场探寻境外支付的道路。董毅智指出:“在拓展境外业务时,更重要的是保证自身交易的合法合规。中国支付企业做跨境业务,不仅要符合国内的监管要求,还要兼顾目标市场当地政府的法律法规、金融监管等。”


如果你要找金融公司职位或者招聘金融人才,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直接站内联系我们。51金融圈网站有百万金融人才简历和上万家金融公司合作,更有专业的猎头服务和金融薪酬报告,心动不如行动,还不赶快联系我们!
51金融圈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