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靠吃老本工作?职场正在淘汰那些1年经验用10年的人!

作者:匿名    来源:古尔浪洼的职场江湖、智联招聘    发布:2021-07-16 10:54:13    浏览:2815

51金融圈

工作时间长,并不代表工作能力强。如今,90后、00后在职场崭露头角,90后中高层也并不少见。决定职场高低的,绝不只是时间和长短。如何让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成为职场人最迫切解决的职场问题之一。

 

01

 

那些1年经验用N年的员工

有哪些特点?

 

1、工作中思维模式固化 

 

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以这个为依据,规划自己以后的人生。这类员工往往缺乏长远的眼光,容易被职业生涯中的变动打得措手不及。

 

在信息爆炸时代,“经验”只是过往,对用人单位来说并没有太大价值。工作中思维模式固化带给职场人的负面影响,远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不懂得变通就没有了差异性,不去学习新知识就失去了预测性,随时可以被学习能力强、自我塑造能力好的“后辈”反超。

 

2、陷入低水平勤奋陷阱

 

帕金森鸡毛蒜皮定律提出,人们花费在一件事情上的时间,和事情的重要性成反比。意思是说我们总对小事纠缠不休,是因为我们懂这些小事,而我们回避复杂问题是因为我们对这些问题摸不着头脑,同时又怕出丑而不敢发问。

 

当年美团在千团大战中脱颖而出后,王兴说,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人们总是偏向于用大量时间来做一些无需脑力思考的活动,造成了低质量的超长时间投入,从而出现“1年经验用N年”这类职场现象,也导致了职场人固步自封。

 

3、自我提高内驱力较低

 

这类员工缺乏主观能动性,从来不会主动承担有挑战性的工作,平时靠同事靠领导,为公司创造的价值不高。他们只求维护既得利益,怕改变,怕失去,怕竞争,只求当下的稳定性,恐惧直面未来的不确定性。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分析,当公司成长速度大幅度高于某些员工时,某些员工就会被淘汰。

 

自我提高内驱力较低的员工,长期以来被动成长,成长速度低于公司。他们通常只是业务熟练,没有核心竞争力,与刚入职的员工,差距微乎其微,容易被有能力的新人取代。

 

02

 

如何变成一个

“不可替代”的职场人

 

1、训练扎实的专业知识基本功

 

很多人从学校步入社会,被动和主动参加工作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面对枯燥的工作。说真的,就工作而言,大部分都是些琐碎、重复性的工作,难得有太多天天创新的事情需要做。这就会给大部分人一个错觉,觉得工作就是这些东西。

 

但其实,远远不是。以前台上唱戏的人,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工作其实也是。将那些看似琐碎、无聊、重复的工作做到出彩,也需要下很多功夫才行。

 

所谓冰山一角,任何看得到的那一角之下,其实都需要大量的冰的堆积和积累。因此,只是应付工作的需要,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要想自己的成长速度更快,取得更多、更出色的成绩,必须在工作之外,学会去给自己充电,横向扩展知识,纵向加深理解。

 

2、有特别擅长的单项技能

 

一般而言,一个人在职场上的生涯是40年左右,如果22岁左右踏入职场,到30岁,差不多工作十年左右,正好是第一个质的突破期。在十年的工作生涯中,要求一个人全方位都形成突破,跃升上一个层次,是比较困难的,但至少,在某个单项技能上,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非常的可取之处。

 

人们在职业生涯成长过程中,综合能力和技能形成突破和大幅度提升,往往是先在某个领域得到提升或者取得突破开始的,然后其出色的单项技能累积出来的技巧和经验,会开始慢慢横向迁移,带动自己在综合能力方面取得突破。

 

职场生涯的第一个10~15年,严格意义上讲,还是属于打基础期。但此基础,非彼基础。此处的所谓基础,是指奠定自己一生职业生涯的成长基础。注意,不是工作的基础,也不是职场的基础,而是职业生涯的基础。

 

职业生涯与职场生涯不同。职业生涯,意味着你将在这个某个专业领域建功立业,从此以后,你跟别人谈起来的时候,不是我从事某某工作多少年,而是我从事某某专业多少年,在某某领域工作了多少年。

 

3、养成一些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思维习惯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还在向往每天睡到自然醒,每天起床前,在还想睡一会儿和得赶去上班之类的念头间挣扎一番还可以理解的话,到了30岁就不可以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工作十年,应该形成一些自己的良好工作习惯、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了。

 

有规律的作息,是每个成功人士的人生基础课。从没有哪个成就非凡的人,工作卓越的人,会每天挣扎在早晚连时间都无法确定的起床动作中。

 

对于一个每天要将大量时间花在工作上的职业人士而言,就寝、起床、穿衣、饮食,都应该相对而言不杀死脑细胞的习惯性多做才对。就像乔布斯和扎克伯格每天都穿同样的衣服一样,不是他们生活低能,而是他们在尝试减少在这方面浪费的精力,而将节省的精力用在思考和工作上。

 

所以,形成固定的作息习惯和生活工作习惯,乃至思维习惯,就是比较能让自己提升效率的基本工作技能。

 

比如,在工作上,你没有养成每天工作前做好to do list,下班时不懂得检查总结一下工作的完成情况,思考下次如何修正提升效率的话,你的工作质量就难以提升。

 

比如,每天要安排无数工作,每次安排前,你脑海里不用过多思考,就快速冒出来这件事为什么要做,要谁做,什么时候做,做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做,做不好怎样应对和补救的念头(没错,我说的是5W2H)的话,你的思考效率从哪里来?

 

形成习惯、套路和模式,并不是坏事,其实是高效和高质量的基本基础。当然,如果不想僵化不进步的话,定期的盘点和自我反省,自然也应该是必须具有的习惯和模式才对。

 

4、建立自己的明确目标

 

不管你怎样的爱漂泊,怎样的爱挑战,到了30岁,都应该是该安定下来的时刻了。在这个年龄段,不少人已经找到终生伴侣了,组织一个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庭。

 

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因此,在提升工作技能的同时,为自己的生活提升品质也必须提上日程,而且应该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比如,可以是买车、买房子、生子,也或许是出一本书。同样,在职业生涯的发展方面,也应该有一个相对清晰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比如,你希望自己成长为一个主管、工程师、经理,还是想发展成为自由职业者,然后,你得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开始用力,而不是拔剑四顾仍茫然,没有方向。

 

5、学会投资时间

 

所谓时间投资,就是指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更多的资源。比如,读书,听讲座,用最少的时间,获得尽量多的知识和经验。

 

如果30岁前没有养成读书和学习的习惯,那么从30岁开始,开始努力养成读书和学习的习惯吧!没有其它能比通过阅读而获得知识更高效的途径了,而且,尽量多阅读书籍,还可以帮助你拥有更广阔的视野以及胸襟。

 

总之,记得,时间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相对吝啬的资源,如果能通过投资让相同时间内的收获增加或者能通过其它方式让自己的时间节省下来做更加有价值的事的话,那就投资吧!

 

6、学会错开锋芒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锋芒,而且,越能干的人,就越有锋芒,所以有锋芒并不怕,重要的是,不要让锋芒互相对立起来。

 

如果说,20岁的时候只会露出锋芒的话,那么到了30岁的时候,不仅要学会接受别人的锋芒,更重要的是,要学会错开自己的锋芒。

 

最理想处理锋芒的方式,是与对方像齿轮一样,错开针锋相对的部分,让自己擅长的部分,与卡进对方欠缺的部分,调整状态,让自己欠缺的部分,与对方擅长的部分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从而发挥出1+1>的效果和效能。

 

总之,职场人只有在工作之余刻意成长,利用碎片化时间不断给自己充电,保持自我更新,系统构建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增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才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稳步增值,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合来源:古尔浪洼的职场江湖、智联招聘

 


如果你要找金融公司职位或者招聘金融人才,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直接站内联系我们。51金融圈网站有百万金融人才简历和上万家金融公司合作,更有专业的猎头服务和金融薪酬报告,心动不如行动,还不赶快联系我们!
51金融圈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