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五,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一则通知让全球科技行业短暂松了一口气。通讯设备、计算机、半导体设备等产品被排除在“对等关税”清单之外,市场一度认为这是贸易紧张局势缓和的信号。然而,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周日迅速“泼了一盆冷水”,直言这一豁免仅是临时措施,“这些产品将被纳入半导体关税范畴”,相关政策可能在一两个月内落地。
卢特尼克在公开节目中明确表示,豁免并非永久性安排,而是特朗普政府为“国家安全”和制造业回流战略铺路的一环。“我们需要在美国制造这些关键产品”,他强调,半导体关税将成为推动产业链回归的核心工具。同日,特朗普本人也否认豁免是“例外”,称这只是将电子产品“转移到了不同的关税类别”,并暗示后续可能对半导体及整个电子产品供应链加征关税。
这一表态迅速引发市场担忧。半导体作为现代电子产品的“心脏”,其关税政策变动将直接影响智能手机、电脑等消费终端的成本和供应。更令人不安的是,特朗普政府并未给出明确的政策时间表或税率细节,其“反复无常”的关税风格让企业和投资者难以预测风险。
分析人士指出,若半导体关税如期落地,全球科技产业链可能面临新一轮震荡。一方面,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壁垒迫使企业将生产环节迁回本土;另一方面,中国、韩国等半导体制造大国或将被迫调整出口策略,甚至采取反制措施。
尽管美国官方宣称此举旨在“保障国家安全”,但业界普遍认为,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浓厚的政策可能适得其反。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决定了单一国家的关税手段难以实现“制造业回流”,反而会推高产品价格,加剧通胀压力。
眼下,市场只能屏息等待特朗普政府的下一步动作。这场以半导体为焦点的关税博弈,是否会演变为新一轮全球贸易战的导火索?答案或许很快揭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