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爹工作如何“解套”?

作者:51金融圈    来源:51金融圈    发布:2015-12-10 16:22:37    浏览:1349

51金融圈

明天周五,大家心情愉快,可以稍提一提哪壶不开提哪壶的话题。

比如说,股票“解套”了没?

好吧,事实上“被套”这种事的正面意义大概就是塔列斯说的——“人啊,认识你自己!”(被拍死)

问题是股票可以赌咒发誓再不入场,工作也有“被套”,高不成低不就堪称鸡肋,一般人总不能就此归隐避世。还是得艰难地寻求“解套”,自己从坑里爬出来。

一种是初来乍到、所托非人的职业尴尬。

进入新公司才发现八字不合是常有的事,光凭面试经验很难判断出新职位到底适不适合自己。通常一次跳槽需要六个月的过渡期,而且这段时间也可能长达一年或者更长时间。和炒股一样,一但发现这只股票不适合长期持有,那么无论亏与不亏,总要伺机斩仓。关键是认清事实,离职决策,果断执行。最重要的,不要花太多时间后悔,因为后悔无用。

有时,一个错误的职业选择甚至可能会让你进入好几年的职业“徘徊期”,并为此付出时间、精力、信心、经验、金钱多方面的代价。但是事到临头也无需过度担忧,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机遇的来临,冷静理智地应对困难,“绝地反击”,尽快走出短暂的职业低谷。

一、坚持做完三个月,确定新岗位是否真的不适合 

进入新公司、承担新职位,免不了有个磕磕碰碰的适应期,各种问题一一暴露出来。或是与上司不和,或是环境不如意,或是低于自己的期望值,这些落差会让人留恋以前的工作。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前摄效应”,即前面的工作对后面工作的评价产生了负面作用。这种效应会让当事人觉得自己做错了决定,并想尽快跳槽。

万事开头难,当一个人跳槽进入一家单位或是公司,总要有一个重新适应环境的过程。新公司也许没有自己预期得那样美好,也不妨坚持三个月,冷静下来,彻底摸清情况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跳槽有风险,入职需谨慎”。抛开劳动权益等原则性问题,跳槽是个人的选择,所以个人就得做好准备,去承担跳槽带来的相应风险和责任。自感跳槽不成功时,不妨多听听其他人的意见,特别是来自家人、亲友以及领导的意见。虽说,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力挽狂澜于既倒的能力,但至少得有面对困难的勇气。

二、寻找内部跳槽机会

有一种跳槽,叫做内部跳槽。如果确定自己不是很适应目前的工作,不妨和老板直说。看看是否可以内部跳槽,在一个更适合的岗位发挥作用。如果善于表达,相信老板会更加重视,并且认真考虑你的意见。

三、合理规划,二次跳槽

如果新公司确实很糟糕,不符合自己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也大可不必惊慌。完全可以骑驴找马,二次跳槽。不过这次不能再犯同一个错误,至少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别过分重视职位与薪水;第二,别脱离自己擅长的领域。特别注意要避免再三随波逐流地选择跳槽,因为跳槽是一件容易上瘾的事。

四、巧吃回头草

视情况而定,再回到原来的公司也是可以选择的。毕竟是公司的老员工,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只要诚恳地与原来的老板沟通,还是有希望回到原公司的。

之后也无需在简历里过度淡化那部分“试错”的工作经历——会引出职业空白期这个麻烦,可以强调这部分工作经历对于新工作有什么帮助。

还有一种是天长日久、不咸不淡的职业怠倦。

时间是把杀猪刀,无论多么合适的工作,最后可能都免不了平淡。公司环境已经熟悉,业务流程按部就班,工作时间不长不短,工作回报不高不低,职业暂时看不到什么发展,工作也没什么动力。有时,随着不可避免的平淡而来的,是若有若无的怠倦。低潮情绪就像五线谱上高高低低的音符,总是埋伏在工作之中,伺机而动。

职业怠倦的产生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严重者通常会有三方面的表现:

1、情绪耗竭:感觉精力耗尽,身心疲惫、失去活力。

2、愤世嫉俗:失去工作兴趣与热情,怀疑工作及自身价值,悲观失望。

3、效能下降:工作信心、工作能力感以及工作乐趣降低。

虽然容易混淆,但工作的平淡往往不是怠倦情绪的直接原因。马云说,员工离职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点最真实:1、钱,没给到位;2、心,委屈了。这些归根到底就一条:干得不爽。那么对于个人来说,首先就是找出干的不爽的原因。现实一点来说,厌倦起于日常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比如说钱少了、难升职、领导极品、压力大、任务重、枯燥乏味等等。就此基于现实情况衡量,如何解决?换一个工作,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跳槽可以留到最后一步来做,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这你能做的最爽快的事情。心理上好像返老还童、穿越重生,你现在拥有更多的知识、经验和阅历,和一个全新的开始。当然事实上可能仅相当于换个男女朋友,能很好的解决厌倦问题,成为一个老司机。除此之外,只是给你一个机会从头学习和“TA”更好的相处。

51金融圈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你要找金融公司职位或者招聘金融人才,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直接站内联系我们。51金融圈网站有百万金融人才简历和上万家金融公司合作,更有专业的猎头服务和金融薪酬报告,心动不如行动,还不赶快联系我们!
51金融圈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