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投资三大误区,90%人都会犯!

作者:匿名    来源:搜狐财经    发布:2018-08-16 09:54:21    浏览:2107

51金融圈

继8月8日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报送P2P平台借款人逃废债信息的通知》,严厉打击借款人恶意逃废债行为后,近日,据新华网报道,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了网贷机构风险处置及规范发展工作座谈会,并针对网贷风险形势及前期应对工作情况,提出了十项风险应对举措。

其中涉及了对出借人维权的保护和引导,对网贷机构展开合规检查、压实机构及股东的责任和规范机构退出行为,对恶意退出的网贷平台从重打击、对恶意逃废债行为加大打击力度,等等。此外,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认为,这些要求和安排,是金融监管部门按照专项整治下一阶段既定部署方针,在全面深入分析当前风险形势和风险成因基础上作出的具体安排,既着眼于化解当前风险,又着眼于建设长效机制,出台及时,措施全面,发力精准,有利于统一思想、稳定社会预期。”

近来监管动作频频,就在不久之前,相关部门还对稳步推进互联网金融特别是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提出了九项明确要求……可见监管一再发力,势要打赢网络借贷风险整治的一场仗。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十大风险应对举措里,监管还特别提到了“要加强金融基础知识普及工作。帮助群众准确分辨非法吸储、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增强投资风险识别能力和审慎意识。”投资有风险,P2P投资也不例外,监管在整治互金风险时也极其关注对投资人的金融风险教育。

事实上,要说2018年最让人刻苦铭心的P2P投资教训/经验,应当属于“永远敬畏风险”。就在过去不久的6、7月份,雷潮密集爆发,除了对行业的信心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外,也给众多的投资人带来了损失和教训。有人一再踩雷、损失惨重,有人痛哭流涕、失去全部身家,雷潮下的P2P投资此刻仿若成了他们的“噩梦”。而我们在感到痛惜的同时,也不得不正视的一点是,在声讨和打击伪平台、诈骗平台、不负责任恶意退出的平台时,也要保持理性,从众多的残酷案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重新审视P2P投资理财和自己的投资认知:

P2P投资是高息存款吗?

不是。对于真正的P2P平台而言,平台只是连接融资方和出借人的信息中介,虽然收益率相对普遍较高,但并非银行,所提供的服务更不是银行的定期存储服务。况且,P2P理财虽说正常情况下收益稳定、相对稳健,但也只是一种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的风险。“投资有风险、出借需谨慎”,投资人在出借时一定要认真审视自身的经济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做好合理的资金配置。

有背景的平台就能放心投吗?

三思。上市系、风投系、国资系……投资人倾向为平台贴上各种背景标签,并盲目追随。事实上,对于一些平台而言,背景可能只是平台为吸引投资人而设置的增信项。即便真的十分在意平台的背景,也应该在投资前做好充足的调查,确认平台背景股东的真实实力、资质、是否真正有意愿兜底等。一位业内人士对此犀利地点评道:“平台背景只能作为加分项,而不能作为判断平台安全可靠的绝对标准。况且,真是按背景挑平台,也不能完全避免平台跑路的道德风险!”

高息高返平台有风险那就投收益率低的呗?

审慎。雷潮开始密集爆发之初,多家高返平台接连倒下,再次给投资人上了一堂“戒贪”的大课。一些投资人受此影响,走上极端,只敢投收益率较低的平台,以为这样就安全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平台是否涉及自融和诈骗,其参考标准并不能单纯以收益率高低来衡量,而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审视和分析。比如看平台的合规性、底层资产、风控等,并在投资之后,保持对平台的紧密关注。实践证明,尽可能地谨慎对待才能最大化地规避风险、保护本金的安全。

此外,三益宝投资分析师建议,投资人在选择平台时也不可片面看重银行存管、分散投资简单化或仅从平台成立时间长短做判断等。监管从严,行业的复苏离不开平台的合规运营和投资人的理性配合。接下来,投资人应以合规性为基础,对平台从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保持不断地学习和总结,“永远敬畏风险”,理性、谨慎才能走上更稳健的P2P理财之路。


如果你要找金融公司职位或者招聘金融人才,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直接站内联系我们。51金融圈网站有百万金融人才简历和上万家金融公司合作,更有专业的猎头服务和金融薪酬报告,心动不如行动,还不赶快联系我们!
51金融圈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