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熬夜险”短短两天,狂转金融朋友圈……

作者:匿名    来源:腾讯    发布:2018-11-22 14:55:09    浏览:1930

51金融圈

近日,平安推出“熬夜险”,直接指向猝死事件频发的金融行业。因其“熬夜险”之名,保费不高,再加上最近金融英才猝然离世的消息频发,这个险种短短两天,刷爆金融朋友圈,已有8千多人购买。

01

今年以来金融行业痛失多位人才

就在11月18日,国内“对冲基金第一人”,知名私募人士,博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前总经理刘宏先生,因胆囊癌扩散去世,年仅54岁。

 

据刘宏好友透露,刘宏生前工作忙,三餐极不规律,甚至长期不吃早餐,再加上从事的是高压的金融投资工作,最终导致了这位金融奇才过早陨落。

 

而在此之前,类似的事件已发生多次:

 

■11月上旬,一位基金从业10年刚转做卖方的研究员在家中猝死;

■7月,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研究总监、董事总经理杨晔周末在家中猝然离世;

■5月,网信证券上海投资银行部总经理陈锦旗在公司加班期间猝然离世;

■4月,37岁的银华基金投资经理张林昌因病医治无效离世;

■3月,中邮基金灵魂人物总经理周克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年仅45岁。

 

其中,多位过早离世的金融行业人士,都从事买方投资或投资银行等。基金行业,基民看重基金经理的排名和短期业绩,基金公司内部的绩效考核,几乎也都和基金经理的年度业绩排名直接挂钩。

 

金融行业的人长期脑力劳动强度大、生活不规律、缺少运动等,心脑血管病就成了生命的最大威胁。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很痛惜!金融行业工作强度大,一定要注意调节,多加强运动和身体锻炼,坚决不做肥宅,像心梗、脑猝死等往往都是最猝不及防的危险。”

 

02

“熬夜险”突然火爆

根据宣传文案,这是一份组合险,包含了猝死疾病保障、救护车车费、意外伤害身故和残疾,最高保额20万。

“熬夜险”还特别列出了一些场景,比如出差交通意外、工作应酬意外(喝酒猝死)、熬夜加班猝死、特殊节点血拼猝死……可以说真的是为金融人量身定制的了。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对熬夜的定义是发病6小时内死亡的为猝死,而这份保险将时间延长到24小时。

 

03

参保条件和排除情况

能参保的,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8-60周岁,1-3类职业。最近猝死案例频发的事件都发生在30-50岁之间的人群,这份险种在设置年龄限制时想必也考虑了这点。而“1-3类职业”,也包含了金融、IT等“高危”行业。

 

当然,平安对猝死的认定仅限于“意外”,也就是说如果是某种故意伤害,或者此前就有心脑血管类疾病,出现猝死是无法得到赔付的。

 

04

金融人为什么“爱”熬夜?

金融人长期以“能熬夜、善通宵”而“闻名”于圈内圈外。

 

有不少四大的朋友吐槽,对于他们来说,加班到一两点不少见,加班到十一点是常态,加班到九点就要感天谢地了。到了每年年末的时候,因为清账等原因更是天天忙到吐。为什么四大人经常工作三年就跳槽?还不是因为大多数人身体吃不消。

 

而投行和行研忙起来也不遑多让,这两种职业的忙是截然不同的状态。

 

投行人因为项目特点,如果忙起来会没日没夜几天不睡觉,项目结束后蒙头大睡三天三夜,作息极其没规律;

 

而行研人是一年365天、日复一日紧密无缝连接的忙,要时刻紧绷神经。每天早上起来关心粮食和蔬菜,关心战争与和平,任何大事小事都可能影响自己的投资判断。而到了发布季报、半年报、年报的高峰期,加班熬夜也是家常便饭。

 

今年3月,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了《中国睡眠诊疗现状调查报告》及《2018中国互联网网民睡眠白皮书》。

 

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率高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他们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睡得最少的是在北京,然后是广州、上海。从行业来看,失眠最多的是金融行业。(没错,说的就是金融本金了)

 

加班、熬夜已成为众多金融人的常态,身体状态也每况愈下。虽然大家想从“熬夜险”中获得一些慰藉,然而小编想说,“熬夜险”并不能拯救你的生活状态和健康状态。

 

真正能让大家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避免悲剧的,应该是尽量减少非工作熬夜,坚持锻炼身体。毕竟身体才是最好的投资。

 


如果你要找金融公司职位或者招聘金融人才,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直接站内联系我们。51金融圈网站有百万金融人才简历和上万家金融公司合作,更有专业的猎头服务和金融薪酬报告,心动不如行动,还不赶快联系我们!
51金融圈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