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现状与趋势

作者:匿名    来源:金融读书会    发布:2018-11-30 09:48:31    浏览:2093

51金融圈

以下为本次演讲的实录(未经巴教授本人审阅):

非常高兴参加第一财经的盛会,最近我做了关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的梳理和研究报告,所以在此给大家作一个分享。

首先我们可以做一个目前全球主要的大湾区和我们粤港澳大湾区的比较,这(粤港澳大湾区)是九个内地的大湾区城市加上两个城市也就是港澳(组成),我们把大湾区各个不同城市GDP的相关数据做了立体的图形展示,可以看到它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分成不同梯级且非常差异化多元化的区域发展格局。

谈到大湾区,大家谈的比较多的就是我们经常引用的世界银行的报告,(报告)说全球60%的经济总量是集中在港口的海湾和它的腹地,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离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范围内,所以湾区经济越来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大家引用的比较多对照的比较多的湾区主要指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中国的粤港澳大湾区大概人口在6800万,不到全国总人口的5%,但是创造了全国GDP的差不多12%。

同其他这三个大湾区对比的话,在经济的体量、在产业的结构这些方面呈现出一些类似的特点,比如说它是密集的一个城市集群,在这些城市群里边,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服务业的占比达到80%以上,相比较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在这一点上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另外三个大湾区基本上服务业占比80%以上。

从四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支撑水平的对比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的大湾区的经济的规模大概在同一个水准。不同的产业有各自的优势,我们也做了相应的梳理,在纽约湾区基本上是一个金融+服务业,旧金山湾区基本上是金融+科技,而东京湾区是金融+制造业或者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因为刚才第一张PPT展示出来的发展的差异化,不同城市的分化,有可能同时具备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的金融+不同的产业的优势。

跟其他经济中心做一个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世界级的湾区基本上都有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我们看到在这些湾区里面基本上都有排名领先的。港口、物流产业发展配合带动金融产业的发展,强化了这些城市群的竞争力,湾区的这些核心城市,产业集群的特征,同时也带动吸引了金融行业的相对的积聚。正如刚才的院士介绍的,金融和科技的相互推动,我们看到在这几个湾区里面,金融、科技、教育、研发能力,共同决定了这个区域在创新能力在GDP发展潜力方面的优势。

对标全球几个大的湾区,我们看到比如说不同的湾区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基本上是一个金融+不同的优势产业的优势,比如说纽约湾区的金融+现代服务业,在旧金山湾区里面最典型的就是科技,在这五年来我们看到旧金山湾区每年的风险投资总额超过200亿美元,占美国的风投总额33%以上,40%以上的风投基金普通合伙人在湾区里面,东京大湾区是一个典型的政府设计的一个产业+金融业的融合的进程,所以在这个背景上我们对照看粤港澳大湾区总体的金融基础总量比较好。但是总部的金融机构的实力还有待强化,而且金融机构开放的水平分不同的金融子行业看是不均衡的。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大家都谈到了,同时有三套监管体系,多个监管主体,这就使得你要实现比如内地金融体系国际化拓展的时候不用跑到非常遥远的其他市场,而在同一个湾区范围内,所以这个为下一步在湾区的金融创新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

现有的大湾区的融合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样子呢?政府的合作机制基本上建立,金融融合方面积极的在推进,9+2湾区城市差异化的分工,合作机制在初步建立。这个图上可以大致看出来,现在在大湾区里面城市群里面,经济金融很典型的梯级的发展的趋势。

从2017年统计数据看,香港、深圳、广州,这三地的GDP超过2万亿,这是粤港澳大湾区三个主要核心枢纽城市,而且金融业的增加值都达到2000亿元及以上,紧随其后的是东莞、佛山、澳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二梯队,整个金融的体量大概在500亿元到200亿元的区间,第三梯队就是中山、珠海、惠州、江门、肇庆,五个城市的金融业增加值不到200亿,是梯队差异非常明显的一个大湾区。

人均GDP差异更加显著,这也相互补充梯级的发展,相当长时间内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特点。刚才我们说三个梯级用气球大小可以看出来第一层级香港、广州、深圳,2万亿元的总量不逊色于中国排名中的一个省的GDP,第二层级的佛山、东莞6500~8500亿元区间,第三层级2000-3500亿元区间。港澳广深人均GDP都超过长三角京津冀的城市,三大城市群也从不同侧面展示出不同发展阶段。

粤港澳11个地区,产业体系非常完备,我看到一个对比,就是说在大湾区的地区是从产业创意到样品时间最短的地区之一,主要原因是产业门类非常的完整,分工具有特色,所以我们看在粤港澳大湾区从产业角度来说,也分成不同的产业优势的地区,比如说广、佛、肇、清经济圈,各自的产业优势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

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的历史来看,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逐步在不同阶段,有一些标志性的事件,比如说在1990年这个大湾区的总量,我们算下来等同于全球的第十大贸易经济体,那个时候刚刚超过西班牙、韩国和瑞士,这个时候珠三角国际贸易主要由香港以及投资珠三角的港商,他们贡献和推动的,香港占到珠三角那个时候对外商品贸易的73.7%,那个时候典型的是以香港为龙头的发展格局。

到1995-2000年的时候,粤港澳地区等同于全球第六大贸易经济体,超越了意大利和加拿大,这个时候港澳还是珠三角的主要贸易伙伴,从90年代的70%以上降到了27.2%,珠三角开始直接推动对世界各国的直接贸易,这个港澳两地占珠三角的20%-23%之间。2005年等同于全球地六大经济贸易体,超越英国。2010年等同于全球第五大贸易经济体,并超越法国,位于美国、德国和日本之后,这个时期也是珠三角的快速收窄与香港的贸易差距时期。2012年等同于全球第四大贸易经济体,并超越日本,位于美国、德国之后,香港和珠三角快速从全球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

到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三地的经济总量相当于世界第十大经济体加拿大,成为全球级的出口基地。在此基础上,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概念,不是一天形成的,是长期经济演化和整个区域合作中逐步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右边的图里面对不同产业结构的水平做了一个计算和评估,大致来看金融的融合在推动不同的城市的差异化的发展,但是总体上粤港澳城市群的产业结构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在向右上积聚,这也是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服务业不断提升的过程,港澳服务业占比已经超过90%,跟港澳相比珠三角9个城市的第二产业占比仍然比较大,具备比较先进完整的产业链,跟其他的湾区相比,粤港澳三地的产业分工形成了一个差异化的发展趋势。

同时,从金融角度来说,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很庞大,广东在基础设施预计达到3.3万亿元,这个规模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的发展。总体来看,现有的这些地区的金融发展的状况来看,我们看到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地区的最传统的几个指标,存款贷款来看,供求平衡,但是直接融资的发展在内地市场比较欠缺。

近年来金融发展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金融业的空间分布由90年代到2000年时期的香港的单中心向港深随多元演化,2000年的时候整个大湾区地区主要集聚的城市在香港,在大湾区金融业的规模占比超过70%,但是在2016年我们看到后面的指标,几个城市的分布里面,香港紧随其后的是深圳和广州。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大湾区的金融环境,我们把它叫境内境外金融双中心,一个是香港,它属于现有大家通常说的纽伦港,欧美金融体系中很重要的一环,深圳和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国内的两个体系,所以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成为同时联系国际和中国内地市场的一个枢纽地区,一个金融纽带的地区,这是其他湾区不具备的特点。

而且我们从统计数据来看,这些虽然在大湾区不同的体制,不同的金融中心,但是他们相互之间并不是一个多么强烈的竞争关系,而是一个相互之间有非常强烈的相互推动的关系,有非常强烈的金融服务需求和广泛的合作空间。我们从GL指数看,香港保持高水平,并有一定波动。在金融服务贸易总量方面香港与美国英国方面高于香港和内地和日本的金融服务贸易的总额,从方向来看,它们相互之间的拓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金融机构层面来看呢,在港珠澳地区,港澳金融机构在粤这个地方的发展,目前分布机构,港资银行成为主体,成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在粤港澳大湾区地区的非常重要的补充,在银行业有十家香港银行的24家分行,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设立了129家异地支行,占整个广东省外资银行网点总数的56%,2018年1月大西洋银行在横琴设立的银行是第一家在中国进驻的澳资银行,证券业只有东亚前海和汇丰前海两家港资券商。

在香港市场,中资银行属于上升势头的接近挑战者,2017年底的数字,持牌银行里面有5家银行进入总资产排名前10的行列,盈利能力有4家进入到税后净利润排名前10的行列,券商和保险在香港是追赶者,现在我们看特别是IPO领域,中资券商的排名逐步在上升,资管和保险特别是资管可以说是一个市场的补缺者,是一个瞄准特定客户定位的补缺者。

整个市场的占有是有限的,在澳门跟香港的格局有差异,澳门基本上是一个中资金融机构发挥领导者的引领作用的,无论是银行还是保险,基本上是中资银行占大部分,仅仅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在澳门的市场份额就超过半壁江山,中国保险业一样,中国人寿排在第一位,整个市场份额也在上升。

下一步拓展和合作趋势来看有几个领域,我们看空间非常大,一个金融科技这个领域,我们看到粤港澳大湾区里面总体的排名和不同排名在世界主要排名里面都处于领先,而且金融基础比较雄厚,在这个领域里面,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层面有各自的优势,总体上细分领域比较完善,支付领域的企业比京津冀和长三角多得多,但是这个领域的金融科技实业还有待提升,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的细分领域覆盖比较全面,但是香港的国际化程度以及它在区块链和虚拟银行方面的进展处于领先地位。

从发展的趋势和政策来看,广东积极的从顶层设计和具体政策激励上已经有一系列措施。香港我们看到在金融科技、在虚拟银行和支付方面,最近有一系列的新的突破,比如说大家非常关注的即将推出的虚拟银行就是香港市场大家非常关注的新的进展。所以从发展的机遇来看,除了说金融科技,一个大湾区的居民跨境的资产配置会带来巨大服务的需求。

最近刚刚颁布的自贸区一系列发展的设想,其中进一步提出了居民跨境资产配置的新的政策,比如是不是可以试行自贸区居民用境内资产进行境外资产直接的投资?这实际上原来谈的很长时间的QDII,这个如果实施,这个就有积极作用,第二就是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跨境融资的需求。香港的上市制度改革最优条件被大湾区企业利用好。第三就是增强粤港澳地区金融机构相互对接、相互合作和产品创新的能力。

随着深化的合作,下一步就是三地金融机构之间相互降低门槛里增强机构的设置会进一步的合作范围扩大,网点会扩大,跨境人民币的应用,目前已经把跨境人民币的应用范围扩大到南沙和横琴等地方。三地的优势互补也存在着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内地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有海量的客户资源和流量的入口,很容易招到优秀的科技人员,劣势比如说问题平台的跑路,市场对它的风险担忧和国际化程度,而这恰恰是香港的优势。

下一步相互之间合作的方向或者关注的重点在什么地方呢?从目前来看,走出去。广东走出去的金融机构多样性不足,除了银行之外,下一步怎么提高其他金融机构走出去的市场的占比,银行业主要还是大型的国有银行走出去,证券行业的业务范围也非常趋同,海外业务收入贡献偏低,引进来的金融机构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相对来说怎么找到自己差异化市场的定位,银行业覆盖的范围怎么来扩大,我们在这边看到2018年上半年把东亚前海和汇丰前海的指标比较来看,它的起步比较晚,整个市场份额还相对比较小。

所以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一个要发挥港资银行的跨境业务的经验,它的开放的优势,推动三地银行机构的协同的发展,第二个借助澳门在葡语系的优势发展优势,促进粤港澳金融的协同发展。第三推动港澳保险业在内内地开展医疗保险和财产业务。第四就是粤港澳金融科技的创新潜力比较大,差异化很明显,所以这就为下一步粤港澳金融机构发展寻找了非常重要的合作和突破口。第五就是大家在国内谈的比较多的就是绿色金融,绿色金融的发展中国内地需求大,也处于领先地位,怎么借助香港这么一个港澳国际平台来推动粤港澳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上的协同发展,也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这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简单梳理汇报关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和下一步合作发展的趋势,供大家参考,谢谢各位。(完)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官网2018年11月29日(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


如果你要找金融公司职位或者招聘金融人才,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直接站内联系我们。51金融圈网站有百万金融人才简历和上万家金融公司合作,更有专业的猎头服务和金融薪酬报告,心动不如行动,还不赶快联系我们!
51金融圈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