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对外开放新起点:金融是中国全体系改革开放“棋眼”

作者:黄蕾 张琼斯    来源:腾讯    发布:2018-12-29 09:33:58    浏览:1748

51金融圈

形势与十七年前加入WTO时已不能同日而语,站在全球经济共振式复苏的新节点上,这一轮的改革开放不仅推动中国金融与国际全面加速接轨,也将促使国内金融乃至经济结构调整迈向纵深。

门要开得大一些:从特例变惯例的起点

从5月申请到11月批筹,德国安联拿下中国首张外资保险集团牌照。动作之快,分量之足,外资同行无不艳羡:这家蛰伏已久的欧洲最大保险公司,日后在华发展势必快马加鞭。

安联不是唯一的幸运儿。瑞银证券成为首家外资控股的合资券商;贝莱德成功登记备案第一只境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香港集友银行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富邦华一银行有限公司重庆分行、约旦阿拉伯银行上海分行、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相继批筹。

十七年前外资蜂拥而至的热闹场景再现。来自权威渠道的消息显示,今年以来,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多个市场的金融机构,已争先表达在华新设机构或增持股权的意向。截至目前,仅银行与保险这两大领域,监管部门就已受理和批准10多项市场准入申请。

中国市场的诱人之处在于稳定的经济增长、高企的储蓄率和尚未充分饱和的市场空间。“这里有增长的机遇,没有理由不来这里投资。眼下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断有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负责人,利用显示中国中高端富裕人群财富收入和寿险业务普及率的图表,向母公司阐述加码中国市场的迫切性。

机会正来自于中国金融业诸多开放政策的渐次落地。

金融业扩大开放的部署,在4月10日的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一锤定音。4月中下旬开始,银保监会很快公布一系列加快落实银行业和保险业对外开放举措。包括:推动外资投资便利化,取消对中资银行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将外资人身险公司外方股比放宽至51%、三年后不再设限等;放宽外资设立机构条件;扩大外资机构业务范围;优化外资机构监管规则。

此后,银保监会以规章制度的完善、外资银行及外资保险机构行政审批等为抓手,切实推进对外开放举措的落地。其中,为了让外资银行及外资保险机构在市场准入等方面享有“国民待遇”,银保监会在制度层面为其清扫障碍。

放宽外资准入是中国金融对外开放从“特例”转变为“惯例”的起点。政策红利一波接一波,中国向世界彰显矢志不渝的扩大开放决心。政策松绑、简政放权,激活市场一池春水,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正在更全面地参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观念要转得快一些:

从惊恐“狼来了”到欣然“与狼共舞”

赋予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意味着内外资站上同一起跑线。

“我们欢迎外国的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在中国进行业务的运作和投资。我们会把国内的和外国的公司一视同仁,到底谁会表现出更好的竞争力,这是他们自己来决定的,整个市场是开放的。我们拭目以待。”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与之相呼应的,是来自业内深刻的观念转变。

回首十七年前加入世贸组织的初期,“狼来了”的惊呼声曾经响成一片,似乎裹挟着雄厚的资本、技术、管理、产品和服务优势的外资金融巨头,将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金融市场,而嗷嗷待哺的民族金融业就此将无立锥之地。

忆往昔,大华银行大中华区行政总裁叶杨诗明深有感触:“我是2005年回来的,当时很多中资同行和媒体说我们外资行是‘狼’。我当时半开玩笑地说,我原姓‘杨’,那是不是披着狼皮的‘羊’?”

但这一次全面开放,没人再喊“狼来了”。在叶杨诗明看来,这种观念的转变,一方面源于中国金融体量的不断扩大。“以银行来说,以前中资行担心外资行进来后,银行这张饼就会被全部吃掉,但其实,这张饼越做越大。”

这也说明改革开放使中资金融机构壮大了与外资竞争的实力,心中有数自然底气十足。事实上,外资金融机构并未如当年预期般“动物凶猛”,而是占据一方较小的市场份额,小心翼翼地经营着得之不易的天地。相反,中资金融机构这几年的发展却是势如破竹。

虽然外资硬实力并未在市场份额上有所突破,但在软实力上、于无形之中,深深影响着国内金融市场。“回顾银行业开放历程,外资入股中资银行在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既通过‘引资’增强了中资银行的资本实力,又通过‘引智’提升了中资银行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提振了国际市场对我国银行业整体的信心。”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此前在答记者问时表示。

从当初惊呼“狼来了”到如今能坦然接受“与狼共舞”,这是一种底气,更是一种能力。在我国金融业稳健快速发展的同时,金融监管体系也不断完善,监管能力不断提升,监管手段不断丰富,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的话语权也逐渐增强,具备了有效防范开放风险的能力。我国金融业已具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积极有利条件。

未来要看得远一些:金融开放重心应回归本源

全球经济共振式复苏,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推进新一轮金融改革,恰逢其时。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从国际环境看,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中资机构“走出去”对我国金融业机构开放、业务开放和市场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制度,建立内外一致、公开透明的金融市场规则的任务迫切而又现实。

从国内形势看,中国经济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需要更好利用内外两种资源、两种市场,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水平。

金融是中国全体系改革开放的“棋眼”,金融开放的深层内涵在于服务中国经济转型——这一观点在国内金融业已达成共识。积极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可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增加金融服务的供给主体,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金融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未来金融业开放的重心将聚焦在“回归本源”。

作为中国内地规模最大的外资银行,汇丰一直将中国视为业务发展的重要增长引擎。汇丰中国副行长李峰透露了未来四个着力点:一是,可为客户在拓展“一带一路”的跨境合作中提供全面的金融支持;二是,凭借自身在粤港澳之间的联动优势,积极参与大湾区的发展,目标是在珠三角打造具有规模的银行业务;三是,希望成为绿色债券发行人与投资者的桥梁,积极推动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四是,大力打造数字化银行生态系统,从教育、医疗、旅行和生活方式“四维金融生态圈”来构建全方位的财富管理体系。


如果你要找金融公司职位或者招聘金融人才,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直接站内联系我们。51金融圈网站有百万金融人才简历和上万家金融公司合作,更有专业的猎头服务和金融薪酬报告,心动不如行动,还不赶快联系我们!
51金融圈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