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专注,为什么工作还是做不好?

作者:匿名    来源:未知    发布:2020-06-23 09:51:24    浏览:1931

51金融圈


专注有错吗?为什么你那么专注,还是做不好?

 

大部分情况下人们需要的是专注。它是一股推动人做出改变的巨大力量;它让你可以瞄准目标,直到搞定工作;它还让你可以协调思维、情绪和动作,以这种状态执行并完成任务。

 

长远地看,专注可以不断打磨你的兴趣。专注于一个领域,能让你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实践和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变得对自己更有信心,也让别人对你更有信心。

 

但其实单独来看,专注不仅没有好处,还会削弱你的力量。

 

想象一下,专注就是大脑里的手电筒。

 

明亮而视野狭窄的光线笔直地投射到你的前方,如果你恰好需要看向前方,那这当然对你大有帮助;可如果你需要外围视觉和光线去看其他事物呢?

 

在极端情况下,这种盲视现象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无意视盲,也就是说,因为没有办法事事专注,所以你对某些事视而不见;你的大脑对聚焦点自动做出选择,但有时候这会给你带来害处。

 

而与盲视相关的是超聚焦(过分专注)的问题。如果你的思维工具包里唯一的工具就是聚焦,那你很快就会疲惫不堪,你的大脑很快就会提前“关机”。

 

首先,超聚焦会让人错过真正重要的事情。

 

比如,上大学的时候,你可能会因为全情投入学习而没时间进行社交或约会,结果导致很难遇到潜在的伴侣。由于未来的事情显得太遥远,大脑倾向于尽量降低它们的重要性。许多研究都表明,这是大脑的缺陷,是我们感到后悔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即没能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切换成长远视角。

 

其次,超聚焦会导致心理学家所说的“丧失关怀”,丧失对他人的同理心。

 

超聚焦会耗尽大脑的能量,让它无法在个人的疲劳和帮助他人之间做出权衡。

 

最后,超聚焦还有可能阻碍创新。

 

在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文章中,商业教授罗莎贝思·莫斯·坎特指出了与限制创新范围、保持过度关注相关的一些问题。在超聚焦的状态下,人们难以发现不同事物和不同领域之间的关联,而这正是创新的基础。

 

1

 

培养散焦能力,给大脑充充电

 

激发生产力的聚焦与僵化且会耗尽大脑能量的聚焦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在哪里?怎样在放大了的视角和全景视角之间实现平衡?

 

答案就是,培养散焦能力。

 

乍一听,“散焦”似乎太消极了。很多人认为散焦就意味着放松标准,或者漫无目的地浅尝辄止。他们不想做一知半解者,而是想要成为高效生产者或者解决问题的人。

 

提到捣捣鼓鼓、浅尝辄止、涂涂画画、尝尝试试,我们总会这样认为:爱捣鼓的人常常半途而废;浅尝辄止的人付出的努力总是不够,他们只伸出脚试了试,却并不打算真的下水;涂涂画画是孩子们的游戏;尝试当然很重要,但贵在坚持。

 

那为什么还要培养散焦能力呢?就最基本和最宽泛的意义而言,散焦就是放松大脑,让它重新准备和充电,并在你需要的时候发挥协调与创新作用的过程。

 

神经学的研究证明,散焦有以下作用:

 

降低杏仁核的活性,让人心绪平静;

激活前额叶皮质,提升创新能力;

促进前脑岛的活动,强化自我意识;

限制楔前叶的控制力,而楔前叶是可以“观察自我”让你产生自我意识的区域;

恢复前额叶皮质的活动,让人能够在思考时重获能量,减少倦怠感;

改善长期记忆,提高对相关经验的提取能力;

加强默认模式网络(即散焦网络)A的活动。

 

因为发明聚合酶链反应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凯利·穆利斯博士就充分利用了散焦的作用。当时他正开车和女友回家的路上,女友在车座上打盹儿,他感觉有点累,精神有点恍惚。看到女友蜷在车座上打盹儿,他的意识也逐渐飘回到了自己正在从事的 DNA 研究工作上。

 

“在我的意识中,DNA 链盘绕着、飘浮着。不知怎么回事,电分子华丽的蓝粉色图案忽然从山路之间冲到了我的面前。”他的思绪就像一条刚被松开绳的兴奋的小狗般活跃,在信息碎片中前前后后地斟酌、比较和连接着。

 

突然,他有了新的想法,并把车停到路边—确切地说,他把车停在写有“46.58英里A”字样的路标旁,然后开始把思路串联起来。自此就有了世界闻名的聚合酶链反应的大发现。

 

2

 

聚焦和散焦相结合,

打造最优工作节奏

 

学会散焦和聚焦能让你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变得更高效、更灵活。

 

我们再回到手电筒的比喻上,聚焦和散焦就像两种不同的光束:聚焦是照得又窄又近的光束,能照亮前方的路;散焦是照得又宽又远的光束,能让你获得外围视觉。

 

这两种光束都只能在一定程度内对你有所帮助,只有把它们结合起来,才能让“电池的续航时间尽可能延长”。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将聚焦和散焦结合起来,打造属于自己的最优工作节奏。

 

休息、停止、做白日梦、降低专注度、在事态急速升温时暂时放弃,这么做或许有违你的直觉,或许会让你感觉自己正在浪费时间,半途而废,但随着你从“聚焦—聚焦—聚焦—聚焦—疲惫”切换到“聚焦—修补—聚焦—休息—聚焦—娱乐—聚焦—尝试”,你就可以将“疲惫”从等式里拿出去,利用散焦为大脑重新充电。

 

依靠散焦和聚焦给意识换一种新的节奏,是提高生产力、创造力、独创性和整体幸福感的关键。

 

事实上,学会散焦能让你在需要聚焦的时候思维更敏捷。散焦是一项宝贵的技能。对你来说,关键是要学习如何打磨和驾驭它,不让它在你的生活里恣意妄为。

 

以管弦乐队为例,所有乐手都必须聚焦,练习并掌握自己的部分。但到了表演的时候,乐手又必须散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专业技术、演奏的声音与乐队融为一体。

 

他们必须专注地演奏自己的部分,跟着乐谱走;同时,他们还要分出一定的精力与其他乐手互动,倾听别人的演奏,甚至偶尔看看指挥。把焦距调宽一点,让自己的声音与周围的人融合到一起,这的确需要技巧。

 

3

 

7个方法,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躺在吊床上、洗澡、织毛衣或做园艺,都是你可以用来散焦或放松的事情,但其实还有许多更正规、更有用甚至更令人惊讶的散焦方法。

 

1.遐想

 

当你产生一些奇幻、虚构或假设性的想法,并把它们毫无保留地讲给另一个人时,这就是遐想。

 

遐想是一种广泛用于精神分析的散焦形式,但你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它。在发明或创作的初期,也就是影响力还不大的时候,工程师或企业家会采用一种更严肃、务实的遐想,邀请同事、投资者、追随者等人参与自己的战略思考。

 

从团队的角度看,你们不过是聚在一起“大声地思考”,但在初期整合他人的一些设想,等到了行动的时候,你就能获得这些人更多的支持和“买单”。

 

2.走神

 

这是一种更明显的散焦方式。走神是深挖有形及无形记忆、丰富个人行动的绝佳途径。

 

你可以随时随地地走神,比如当你躺在沙滩椅上、坐在电脑桌前或参加头脑风暴会议时。在你生命的某个瞬间,你可以走走神,花或长或短的时间锻炼自己的散焦网络。

 

走神是彻底抛开任务,没有特定的关注点。

 

3.想象

 

当你对某事展开想象,实际上是在怀疑其实现的可能性。这是显而易见的散焦!针对将来或怎样应对某一场面而进行许多古怪的设想,是一种运用想象力的有趣方式,这也被叫作前瞻。

 

不管你怎么称呼它,研究都已经证明,这种对未来的投射或想象可以激活散焦网络,并影响你为原有问题或情况设想新结果的能力。

 

4.白日梦

 

你可以自行选择在从事什么活动时做白日梦。你可以选择那些不怎么费劲就能做好的事情,比如涂数字油画,或者收拾衣柜。

 

关键在于,这件事对你来说要很轻松、不费劲、没有压力。当然,我们要做积极的建设性的白日梦,而不是浪费时间的白日梦。

 

5.自言自语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自言自语作为减压策略时是有益的。而且,用第二人称自言自语的效果更好,比如把自己称呼为“你”,或者直呼自己的名字,给自己打气的时候不妨对着镜子说:“加油!你是最棒的!”

 

大量的科学研究都指明了重塑个人想法的价值。这种重塑既可以很明显,比如把“我没用”改为“我需要获得特定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微妙的调整,比如说,如果你问自己“为什么我总是会碰到这种事”,这或许会让大脑切入疯狂寻找答案的模式,也就是未能妥善地利用大脑的无意识时间;但如果你把问题变成“和我同样处于劣势的人是怎么克服这些缺点实现目标的”,对你的意识和无意识大脑就更有用了。

 

自言自语还可以让你停下来,重新评估现在做的事情,并在必要时纠正路线。

 


6.活动身体

 

你可以用身体来激活认知节奏。针对不同的人,同样的活动既可能激活聚焦回路,也可能激活散焦回路。

 

这个人或许希望在没走过的路上走一圈来激活散焦回路,而那个人或许希望在熟悉的路上走一圈,比如顺着同一条路或沿着相同的方向在公园散步,因为只有熟悉环境,他们才能真正进入“迷失”状态。

 

7.冥想

 

冥想有许多种形式:先验式,也叫超觉式,把一段咒语或颂言当成起始点;正念,以呼吸作为起始点;行走式,以步行的方式来聚焦;开放式,没有聚焦点,闭上眼睛就行;慈爱式,闭上眼睛,萌生爱意与善意;奉献式,投身于你感兴趣的领域;单纯地询问自我,比如频繁地问自己“我是谁”。

 

不管你使用哪一种形式,冥想时,你都可以得到解脱,可以更好地学习,变得更有创意,像杂技演员那样进行多任务处理,触及在聚焦状态下接触不到的卓越部分。

 

那些无法做到专注的人,是无能的人;那些一味追求专注的人,是平庸的人;只有那些懂得管理工作节奏,能够在高度的精力集中和有意的走神之间随意切换的人,才是优秀的人!

 

在这个需要我们灵活多变且不断成长的世界里,无论你是希望获得更强的创造力、摆脱困局、更高效地学习、掌握多任务处理,还是发现自己的卓越之处,认知节奏都对你大有裨益。


如果你要找金融公司职位或者招聘金融人才,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直接站内联系我们。51金融圈网站有百万金融人才简历和上万家金融公司合作,更有专业的猎头服务和金融薪酬报告,心动不如行动,还不赶快联系我们!
51金融圈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