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点上下班,是你的本事,还是你的问题?

作者:匿名    来源:未知    发布:2020-09-04 18:29:47    浏览:3219

51金融圈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如何看待踩点上下班?

 

这是最近微博热搜中被广泛讨论的一个话题。之所以被讨论,最一开始是源自于知乎的一条问答帖——“公司里有人踩着点上班,也不愿意晚下班1分钟,安排加班总说家里有事,怎么办?”

编辑 搜图

 

图源:知乎问题

 

该问题自8月29日被发出至今,已在知乎上获得了4748条回答。但有趣的是,这些回答并没有告诉提问者该怎么办,反而变成了对这个问题本身而进行的“吐槽大会”。也许,提问者本来的想法是想要在知乎上获得一个可取的解决方案,可他应该不会想到,他的问题竟然被群起而攻之,甚至被全网热议。

 

编辑 搜图

 

图源:知乎

 

1

为什么踩点上下班让管理者不开心

 

​什么是踩点上下班?简言之就是不快到上班的时间不会来公司,一到下班时间就立刻走人。身为职场人,这样的现象,即使没有亲身经历过,也应该见过了。而这本身也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大家都是成年人,踩点上下班,说明他遵守了企业不允许迟到早退的准则。正如我们学生时代上课一样,上课铃响了就开始学习,放学铃响了就下课回家,老师不会因为一个学生提前半个小时上学、延后半个小时放学而在考试的时候给这个学生多加几分,最终还是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

 

工作也是同理,老板不会因为员工提早半小时到岗工作而多给报酬,除了双休日外,很多公司也不会因为员工晚下班一个小时而支付相应的加班费。说白了,一切还是要用员工的效率和业绩说话。

 

如果员工效率高、工作能力强,即使是踩点上下班,最终获得的报酬也不会低于那些经常加班的员工。因此,踩点上下班在正常情况下,一点问题都没有。这只是一种遵守契约精神的表现。

 

那么,为什么会有一些企业老板或者是管理者看不惯员工的这种行为呢?

 

某家公司高管曾分享过公司的一个现象,当时,白班人员上下班时间是早晨八点到下午四点半,但是很多员工一般在四点左右就不在工作状态了。有一天他外出公干,当他下午四点二十回到公司时,公司的大门口已经停了一排员工的车在等待门卫开门。当时,他心中产生疑问,“难道我们同事的工作效率真的如此之高吗?”在他看来,虽然公司并不提倡加班,但是每位员工都应该把当天的工作做好。

 

企业管理者总喜欢透过现象看本质,踩点上下班也是一样。老板都喜欢做事从容、镇定的员工,如果一位员工经常上班着急忙慌的打卡,别人已经进入工作状态了,他还坐在工位上喘着粗气,像被时间赶着跑的样子,这样会给老板一种不靠谱的感觉。而如果一个员工一到下班时间就立马走人,也会给老板一种消极怠工的印象,自然无法赢得老板欢心。

 

另外,在如今这个加班文化、狼性文化盛行的环境中,很多管理者会把早到和晚走与勤奋挂钩,并且把贡献多少和加班多少联系在一起。幻想一下这样的场景,办公室里的同事们都在加班,只有一个工位空空如也,当得知这位员工一下班就走了,如果你是老板,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呢?恐怕难免有些不舒服吧。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无意义的加班现象存在,当加班文化已经形成,无论如何也要“秀”一下自己的敬业精神,即使当天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于是,一批又一批的员工前仆后继地投入到加班大军中,长此以往,恶性循环。

 

2

是谁剥夺了“踩点上下班”的权利?

 

我们总以为造成当今这样加班文化的是企业老板,也就是很多人口中的那些“万恶的资本家”,是他们剥夺了员工们“踩点上下班”的权利。但事实正是这样吗?脱口秀演员张博洋前段时间在《脱口秀大会第三季》上讲过这样一个段子:

 

非洲肯尼亚

动物大迁徙

成千上万的食草动物

为了生存,长途跋涉

去往三千多公里以外的地方寻找新的水草

一路上不仅要当心狮子、猎豹、鳄鱼

一不小心还很有可能会从大部队中脱离出去

你们知道一群羚羊中,如果有一只羚羊掉队了,这对于它而言意味着什么吗?

这意味着它就只能“一羊迁徙”了......

 

编辑 搜图

 

图源:网络

虽然这是一个搞笑的谐音梗段子,但是仔细想一想,非洲的动物大迁徙和职场有很多相似之处。一大群羚羊在迁徙的时候都在按部就班的往前走,也许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水源和青草,这个时候突然有几只羚羊加快了速度,跑到了大部队的前面。为了防止水草资源被头部的几只羚羊全部瓜分,其他的羚羊也开始加速奔跑,这也无形中迫使那些本想匀速前进的羚羊不得不跟上队伍,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掉队,不仅会失去新鲜的食物,还有可能要独自面对草原上的豺狼虎豹,一个不小心,小命就没有了。

 

职场也是这样,明明所有员工都在朝九晚五的上班,大家在同样的时间内,凭借自己的能力努力工作,已获得相应的报酬。但突然有一个员工开始通过加班的形式使自己的业绩变好了,并且在下个月发工资的时候,这个人的工资被分配的多了一些,而其他人自然就分配的少了。

 

看到这样的情况,其他人要想保持跟以前差不多的工资水平,也开始加班了。但是,当所有的人都开始加班的时候,加班在公司内部便不再是一个竞争的优势了,但是对于企业之间而言,便形成了新的竞争,为了抢夺资源,其他企业的员工也纷纷加入了加班大军的行列。而当所有企业的员工都开始加班时,加班这个行为也就没有了竞争力。但是这时候,“加班文化”已经形成了,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加班,但只要有足够多的人能够加班,那绝大部分普通人就会在这样极端的工作强度下被迫加入。那个时候,你再想按照正常时间上下班已经变成了所谓的“问题”。

 

到头来,每位员工获得的报酬又回到了“加班文化”没有形成之前的状态。但员工所付出了的劳动时间和精力却比原来要多得多。听起来是不是很可笑呢?

 

因此,让踩点上下班变成“问题”的其实不是你的老板,而是其他愿意加班的人。虽然老话常说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但获得更高业绩的正确方式应该是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效率,而不是拼时间。就像一场赛跑比赛,想要获得冠军,靠的应该是努力提升跑步技术,而不是犯规抢跑。

 

3

不要为了树立好员工“人设”

而“内卷”自己

 

在HRoot曾经发布的《华为阿里员工跳槽微软竟因加班被警告?请停止你无意义的“奋斗逼”行为!》一文中,很多网友在发表了不认同加班的观点,有网友表示:无意义的加班是内卷,应该抵制;有意义的加班又应该怎么看?

 

这其中提到一个概念——内卷化。什么是内卷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的《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当时,吉尔兹发现,“农民在人口压力下不断增加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劳动投入,从获得较高的产量。然而,劳动的超密集投入并未带来产出的成比例增长,出现了单位劳动边际报酬的递减,即过密化现象。”因此,内卷化又译为过密化。简而言之就是迟迟无法发生质变的量变,没有发展的增长、没有创新的爆肝、没有提升服务质量的业绩。

 

虽然目前我们无法精确“内卷”发生的边界,但从上述解释来看,无论是无意义还是有意义的加班,这种靠拼命剥削自己,以使自己在社会上获取少量竞争优势,挤占对手生存空间的行为,如果无助于对于个人水平的提升,只是在冲业绩,那么便是内卷无异了。

 

通常情况下,员工经常会根据企业定下的规则和营造的气氛而改变自己。公司宣扬狼性文化,员工就要奋力拼搏,要在业绩不达标的时候吃辣条、吃蚯蚓、跪在地上爬行甚至是裸奔。公司宣扬“996文化”,员工就要熬夜爆肝,即使当天的工作做完了,也不能“踩点下班”。

 

在这样的氛围下,老板在分配工资的时候,参考的标准不再是效率和创意,而是那些加班拼出来的业绩。此时,即使员工的创意非凡、效率奇高,只要他是踩着点上下班的,他的工资水平就是不如那些夜里10点才走的员工。这样的员工,无论能力水平有多高,也会因为“态度”有问题,而无法在一个以加班为“文化”的团队中生存下去。

 

然而,由于公司内部长此以往的内卷化斗争。公司运营情况没有突破性的增长,这也形成了员工只能继续内部竞争的恶性循环。大家都加班,我就要加班加到更晚,以此获得更多业绩。你干10个小时,我就干12个小时,你一周休息两天,我就休息一天,甚至于不休息。过去工作讲究拼能力、拼技术、拼效率,现在这些通通都不用,只要体力好,把所有人都熬到,你就是最后的赢家了。

 

但是这样的996又能拼多久呢?“35岁魔咒”是怎么来的,大家不会不知道。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自然拼不过小年轻了,到时候即使你还能熬到九十点,同样的时间,效率肯定也是大打折扣。到了那个时候,即便你愿意24小时住在公司,老板也不会要了吧。

 

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那些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你还有什么理由不继续拼搏?”这也正是内卷化的可怕之处。人是一种非常善于把一些不合理的内容合理化的动物。很多企业会用这句话来给员工“洗脑”,让员工打心眼里认同竞争压力大,所以要比别人更加拼命才能抢夺到资源这一道理。久而久之,员工不再把工作以外的时间花费到学习和提升自己上,因为在他们看来,有这些时间,还不如去多做一些业绩出来,因为这些业绩,你不做,别人就会做了。只要这样的“竞争”想法一旦成立,到时候不用公司逼迫,你自己也会逐渐陷入自我“内卷化”的怪圈当中。

 

其实,如果员工因为工作时间任务没有完成,而选择加一会儿班来做完,这于情于理都是应该的。但如果已完成了当天的工作量,员工真的没有必要非得留下来树立自己所为的好员工“人设”形象。这样不仅“内卷”了自己,也害苦了别人。

 

虽说在职场中,竞争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可是,这里提倡的竞争并不内卷化竞争,而是良性合理的竞争方式,也就是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技术和效率。

 

如果一名员工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做好了本职工作,不迟到早退,不违反公司各项制度,就已经证明了他一名优秀的职场员工了。换句话说,能做到踩点上下班,那是他的本事。上级领导和周围同事都不应该有任何非议。这是好的公司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职场氛围,也是好的员工应该具备的良好职业道德。

编辑 搜图

 

图源:网络

 

所以,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要是已经做到了以上几点,如果想要选择踩点上下班,请坚定的迈出你“六亲不认”的步伐吧!

 

最后,希望每个职场人都能有到点下班的底气!

 

来源:HRoot

 


如果你要找金融公司职位或者招聘金融人才,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直接站内联系我们。51金融圈网站有百万金融人才简历和上万家金融公司合作,更有专业的猎头服务和金融薪酬报告,心动不如行动,还不赶快联系我们!
51金融圈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