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擎重磅研究!金融的未来是什么?趋势是什么?专业解答来了!

作者:匿名    来源:未知    发布:2021-03-26 13:38:26    浏览:2669

51金融圈

编辑 搜图

上期中,我们就金融行业主要细分领域最新发展趋势及所需人才做了一个全面梳理,请点击“基金还可以买吗,金融全行业走势如何,薪酬怎么调,看这篇就够了!”快速查看。

编辑 搜图

本期我们接着金融的话题继续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一下,金融的未来到底什么?新的金融业态是否应该继续大力发展。

中国金融业虽然取得的成就很大,但是面临的任务更重。把握未来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时候,我们必须深刻地洞察金融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顺势而为。如果是逆势而为那就是倒退,我们必须把握未来顺势而为。

我们就要理解金融的未来是什么?趋势是什么?需要认真的研究。

无论是金融部门,还是监管部门、政府部门,我们认为都要对金融的未来有深刻的洞察力,否则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阻碍中国金融业的进步,都是在阻碍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有几点需要我们理解:

第一,中国金融一定是开放的金融。

博鳌亚洲论坛总书记谈到中国整个经济的大门越开越大,特别谈到了中国金融业的开放。中国金融业的开放走了一条和其他国家不同的开放道路,其他国家的开放是从本国货币机制开始、从汇率机制开始,从而促进了国际资本的流动、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再推动市场的发展,走的是一条国际通行的道路,但是中国走的是自己的道路。

比如说金融机构,央行宣布除了商业银行以外的所有金融机构不再设持股比例的限制,商业银行的持股享有同等国民待遇,和国内的投资者持股的比例是一样的。

在纽约要开一个金融机构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可见中国是有信心的。当然我们的市场还没有开放,我们的市场还是探索式的开放来做尝试,包括QFII、RFQII,不是全面的开放,而是试错探索式的开放。我们的人民币也没有实现完全兑换的目标,但是我们走的是机构开放的路子。下一步我们的开放还要稳健、低调、坚定地推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易纲行长最近的发言,中国金融机构的改革要低调进行,不要高调的宣称我要替代谁。

我们不想替代谁,只是想成为一个完全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至于未来它将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完全靠我们经济的发展,靠我们法制的水平,靠我们的契约精神来维护人民币信用。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加,中国的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我们的契约精神和法制水平不断的提升,人民币的长期信用就具有了稳健的基础。也许那个时候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它可以拥有它的一席之地,因此我们要坚定的推行这个改革。这个改革完成以后,市场的开放就随之而来。

所以,中国金融的开放是大势所趋,这是个基本趋势。中国是大国,大国一般都是全球的金融中心。中国未来作为全球性的大国,全球金融中心这个目标也是要实现的。

第二,金融的科技化。

金融科技化是基本趋势,因为金融是一种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机制,金融到最后是一种信息集约的产品。所以,金融的科技化将会广泛的渗透。高新技术等新的技术将会深度地影响金融的基因,通过深度影响金融的基因也会改变中国金融的业态。

我们要看到这个基本的趋势,不要以为商业银行一定就要做大,商业银行一定要有一个门店。不见得,因为未来新的业态会克服传统金融机构的时空限制。传统金融机构受到时空限制效率是比较低的,新的金融业态将会跨越时空限制,大幅度提高金融的效率。

也就是说,我们要正确地看待新的金融业态,不要把新的金融业态看作是妖魔,看作是新的风险的来源,不见得。就像在物物交换时代,把纸币看成是风险的来源一样,因为纸币人们可以造,实际上有了诚信和很好的技术以后,纸币显而易见比物物交换时代或者比金银货币时代是巨大的进步。

金融的科技将使得金融的脱媒速度加快,我们要做的是监管要跟进。监管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要拖时代的后腿。科技对金融将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我们对此要有高度的认可。

第三,中国金融市场脱媒的趋势会加快。

之前中国金融市场脱媒被严重地约束了,市场脱媒最后的结果是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

在相当长时间里中国金融市场脱媒是不快的,受到了观念和体制的约束,所以未来金融会以更快的速度脱媒,金融机构应该理解这样的趋势,要跟上这样一个脱媒的变化。未来中国的资本市场肯定会有很大很快的发展。

第四,中国金融的多元性会客观的存在,而且会不断的多元化。

多元主要表现在金融结构的多元性、融资工具的多元性以及金融资产的多元性。

不要期望中国金融回到单一金融体系时代,我们要鼓励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工具的创新,融资工具的创新可以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重要的前提。没有融资工具的创新,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就会难以落实到位。金融机构多元化的趋势最重要的是金融证券化的资产比重将会不断的提升,同时资产的多元性也会呈现出来,这里要特别谈到金融制度的多元性,中国的金融制度有一段时间有很快的创新,最近又被严重的压抑。

上面我们提到,中国金融的多元性会客观的存在,而且会不断地多元化。多元主要表现在金融结构的多元性、融资工具的多元性以及金融资产的多元性,没有融资工具的创新,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就会难以落实到位。

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就是这一力量的重要补充。

消费金融

2020年是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落地的第十年。截止目前全国已有24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加入到消费金融行业,如金融科技公司、投资公司,竞争越来越激烈。

行业分化明显,一是经营业绩,二是发展方向。

中国银行业协会消费金融专业委员会《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课题组分析认为,由于各家公司自身及股东的资源禀赋不同,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不同,发展方向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体现在两点:

一是发展策略的不同:大部分公司开始注重质量,控制风险、提高收益能力,不再盲目扩展规模;还有少部分公司还在一味追求规模。

二是发展路径的不同:部分公司坚持线上获客,部分公司着重发展线下业务,也有些公司是线上线下相结合。

未来,严格的监管将会进一步促进行业规范化运营发展;合作将会是主旋律:行业参与主体合作共赢以及跨界合作;客户群体将会更年轻化:小微企业、90后、00后逐渐崛起成为主力消费群体。

总之,消费金融机遇与挑战并存,既面临着资本实力、融资渠道、资产质量、人才储备的挑战,也会迎来消费结构升级转型、金融牌照优势日益凸显的机遇,需要加强产品创新、强化风控、线上线下相结合、紧密关联场景与金融等措施,才能应对挑战、抓住机遇。

人才需求:精通金融运作、消费场景和风险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投资

2020年投资行业相较前几年,整体处于“寒冬”状态,市场趋于“谨慎”,受国内金融去杠杆、银行资金端收紧、监管趋严等政策影响,募资周期延长,多数机构募资困难,2020年新注册成立基金数量环比缩减两成,基金数量和募资总规模较2019年均显著下降; 

创投市场整体进入回调期,投资节奏放缓

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整体为下降趋势,2020年私募股权交易数量与2019年相较下降31.55%,交易规模与2019年相较下降26.82%;

行业整体投资机构出现明显的头部聚集和规模效应并将继续扩大,截止到2020年年底,登记在册的基金管理机构中,100亿人民币管理规模以上有262家,而10亿管理规模以下的总计超过8114家。

2020年的创投交易数量较去年相比呈现大幅下降趋势,降幅高达48.05%,同时交易总金额骤降44.51%。

从创投市场细分轮次来看,近三年来,处于初创期的种子轮、天使轮交易数量在全部交易轮次中比重逐年递减,其中天使轮投资降幅较为显著,由2017年的37%降至2020年的18%,降幅为51.35%;

而A轮、B轮、C轮的交 易数量逐年增长,其中A轮投资增幅最高,超出10%,整体投资阶段呈现后移趋势。

未来,信托行业将积极发展财富管理信托、慈善信托、服务信托(资产证券化类、证券类、家族信托)等本源业务,提升主动管理类业务占比,服务信托有望成为2020年信托公司转型的重点方向。

人才需求:行业研究人才、项目经验丰富的投资人才、风控人才等

信托

在2018年实施监管新规后,信托行业发展势头明显放缓,2020年监管趋严、整体业务收缩;行业分化加剧,头部信托公司优势显著,未来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开。

2020年60家信托公司共实现营业 收入1,105.14亿元,较2019年增长约14%。其中营收增长的大多为行业排名靠前的公司,营收下降的则是排名靠后的公司,这说明行业分化加剧。净利润整体实现微增长,60家信托公司共实现净利润567.5亿元,较2019年增长约5%。

当前信托行业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加强金融风险防控、进一步推动业务转型。

2020年业务转型已经初见成效,金融类信托规模超越了房地产、基础产业,成为资金信托的第一大配置领域。金融、房地产、基础产业和工商企业的规模占比分别为30.71%、28.89%、22.73%、6.74%。

编辑 搜图

 

信托

从政策上来看,2020年2月6日银保监会发布了《信托公司股权管理暂行办法》, “三位一体”股权管理体系,突出信托公司股东、信托公司、监管部门三方主体从股权进入到退出各个阶段的股权管理职责,更加贴合信托公司股权监管实际,突出信托公司公司治理机制要求,力求解决信托业股权管理突出问题。

未来,信托行业将积极发展财富管理信托、慈善信托、服务信托(资产证券化类、证券类、家族信托)等本源业务,提升主动管理类业务占比,服务信托有望成为2020年信托公司转型的重点方向。

人才需求:成熟的财富管理人才、创新业务人才、技术人才、风控人才等

​最后:作为金融行业趋势研究三部曲最后一部,我们将着重分析金融行业薪酬、薪酬激励、福利项目等内容,敬请期待!

了解更多金融行业趋势及薪酬数据信息,请联系我们索取《2021年国际金融行业薪酬数据报告》


如果你要找金融公司职位或者招聘金融人才,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直接站内联系我们。51金融圈网站有百万金融人才简历和上万家金融公司合作,更有专业的猎头服务和金融薪酬报告,心动不如行动,还不赶快联系我们!
51金融圈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