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工作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呢?

作者:匿名    来源:未知    发布:2021-04-22 16:17:47    浏览:1905

51金融圈

编辑 搜图

职业选择困难症:你选择的不是“工作”,而是“人生”,其实,大多数年轻职场人面临的职业迷茫,归根到底都是还没有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编辑 搜图

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把人的工作价值观分为3种:

第一种价值观,是把工作当成“工作(job)”。这一类人占人群中的大多数,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生存。他们挑选工作岗位的时候,更在意的是薪酬、福利、休假等等,最好的工作就是满足舒适的同时,又能赚差不多的钱。对于工作本身的兴趣没什么要求,要是能不工作就更好了,最好有放不完的假还有人给钱。

第二种价值观,把工作当成“事业(career)”。这一类人除了重视薪酬,还在意工作带来的社会地位。他们更在意升职加薪的空间,能拿到一个什么样的title,但是对于所做的事情本身没有多少热爱。拥有第二种价值观的人比第一种价值观的人要少很多。

第三种价值观,把工作当成“理想(calling)”。他们渴望通过工作来实现一个更加宏伟的理想,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例如改变一个行业,发起一场技术革新等等。拥有这种价值观的人,在人群中的数量少之又少。

很多出生于小城市又去一线城市上大学的同学在毕业时都遇到过这样艰难的抉择:是应该听父母的话回家乡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还是留在大城市拼搏?

回家吧,实在不能甘心,好不容易走出了家乡,年轻不是就要拼搏一把吗?留下吧,大城市房价又高竞争压力又大,父母大半辈子的存款可能连个首付都付不起。

你以为只要做一次选择后面就“万事大吉”了吗?

今年过年的时候,我和一许久未见的发小一起吃饭,她和我说起自己的无奈:毕业3年了,每年都在纠结要不要干脆回老家考个公务员算了。眼看自己年龄越来越大,父母一直在催婚,但是自己和男朋友两家条件都不好帮不上什么忙,自己收入也不高,大城市买房想都别想;可就是不甘心回家……

我还经常会收到喵粉们的私信,很多人会咨询“在体制内工作已经4年了,现在辞职出去还来得及吗?”

这两种纠结的背后,其实两种人生轨迹的不确定性。

想想看,我们选择工作的时候考虑最多的会是什么?是不是薪水、福利、休假,这些“显而易见”、可以比较的优劣势?

我们在谈及自己工作的时候,往往更关心“(跳槽的)下一份工作做什么”、“当前的薪水是多少”,即使是做工作计划,通常也只会关注一年。很少有人关心未来几十年做什么。

这是因为,我们人类天生有两种认知。一种叫做“时间贴现(temporal discounting)”。就是,我们都不愿意用当前的痛苦,比如更辛苦的工作、更低的薪水、更低的声望,来换取未来的某样东西,即使未来的好处其实更加丰厚。我们本能地不相信未来的好处能够兑现,所以会在当前对它们打很大的折扣。

还有一种,叫做“厌恶损失(loss aversion)”,即人会对后果和风险看的比好的方面更清晰。

所以,我们在做职业选择的时候,会纠结于“我不想做一份一眼看到老的工作”,“我也不想那么累,不想接受更大的压力”。

假设我们60~65岁退休,绝大多数人会在20~26离开校园步入工作岗位,那么在我们最年轻、精神饱满的年华中,有2/3 时间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明明是一场马拉松赛跑,你却按照百米冲刺来准备,想想是不是很可怕?

我们选择职业之前,要先想一想“40年以后,我希望过什么样的人生”。假如你本身就没什么野心,是持有第一种工作价值观的人,觉得“有点小钱”的舒适生活就挺好的,千万千万不要受别人“年轻时不拼搏什么时候拼搏”的观念感染,听话,好好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免得自己日后后悔;倘若你是有第二种或第三种工作价值观的人,何不放手让自己闯一闯呢?

转载自:小猫倩倩


如果你要找金融公司职位或者招聘金融人才,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直接站内联系我们。51金融圈网站有百万金融人才简历和上万家金融公司合作,更有专业的猎头服务和金融薪酬报告,心动不如行动,还不赶快联系我们!
51金融圈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