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1月12日举行的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
“上海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处于引领中国金融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核心地位,发挥率先垂范的先锋作用和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程实说。
于泽表示,上海是新发展格局一个非常重要的连接点,关键是继续发挥好金融要素和科技要素市场建设,成为开放的平台,带动沿江经济带发展。他还表示,上海可通过构建更加现代的金融要素市场,建设全球化财富管理中心,以金融资源连接国内外经济循环。
在金融改革开放领域,什么是“最重的担子”“最硬的骨头”?
乔伊德表示,人民币目前还不能完全自由兑换,而人民币能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储备货币,至关重要。他认为,上海应积极配合中央有关部门,在推动资本项下人民币可兑换的过程中积极先行先试,创造经验,同时防控好风险。
严泓也认为,将来上海要真正建成一个像纽约、伦敦这样的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程实指出,上海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必须有所作为,也可以大有所为,“可为之事,可以总结为十五个字‘敢为先、重基础、广蓄力、促协调、强信心’。”
乔伊德提出,上海特别是临港新片区,应对离岸金融先行先试,为人民币国际化积累经验教训。
严泓建议,上海临港新片区提出要建立国际资产交易平台,可以通过离岸金融的模式创立一些国内资产交易平台,以此与国际先进的交易机制和模式接轨,吸引最顶尖的金融机构参与。
于泽认为,未来的人民币国际化可借力数字人民币。以数字人民币为载体开展资本项目可兑换,非常有利于在新技术条件下稳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不过,乔伊德指出,数字人民币会给货币的跨境使用带来便利,但不能改变根本性的跨境能否使用的问题,必须有制度安排,不能过分夸大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以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上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