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马太效应加速显现之后 延伸普惠金融服务边界

作者:匿名    来源:经济观察报    发布:2021-09-01 11:23:47    浏览:1892

51金融圈

​上半年消费虽然复苏不及预期,但从部分已披露半年报的消费金融数据来看,大部分公司依然保持了较高的盈利水平。总资产、净利润及融资能力等多种数据显示,消费金融公司历经多年发展,马太效应正加速显现。

 

行业分化加剧

 

招商银行中报显示,招联消费总资产1298.43亿元,净资产125.17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15.42亿元。兴业银行中报显示,兴业消费金融资产总额520.6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96.25亿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8.69亿元,净利润10.24亿元,资产质量保持稳定。邮储银行中报显示,中邮消费金融总资产365.56亿元,净资产45.07亿元,2021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91亿元。

 

部分消费金融公司相关数据 单位:亿元

 

2021年我国经济整体向好,居民可支配收入随之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 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两年平均增速5.1%,略低于经济增速;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17.4%,快于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表明居民消费意愿提高。

 

消费金融公司行业规模的提升有赖于其融资能力的支撑。如何降低融资成本、丰富融资渠道一直以来都是非存款类机构的重点工作之一,上半年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发行金融债、进行资产证券化以及银团贷款等方式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

 

兴业银行中报显示,上半年兴业消费金融完成两年期银团贷款第一阶段募集11.5亿元,发行金融债券15亿元和ABS产品19.6亿元。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复招联消费金融在全国银行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85亿元的金融债券,目前已发行四期,共计70亿元。今年至今,马上消费金融成功募集首单5.3亿银团贷款,并发行三期金融债,共计10亿元。近日,中邮消费金融完成2021年银团贷款超额认购,共吸引了7家中亚欧等地区的中外资银行积极参与银团募集,募集总额达14亿元,是目前今年业内规模最大银团贷款。

 

探索产品创新点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推动消费升级、改善民生的重要源动力,消费金融行业近几年经历了从快速增长到稳定发展的转型阶段。在疫情的催化下,消费金融机构正面临来自外部消费环境、行业发展模式、监管政策、风控管理等方面的诸多变化和挑战。消费金融机构客群主要定位为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覆盖不到的人群,通过一定程度上客户信用下沉和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形成错位竞争,满足更广泛的消费金融需求。

 

当前行业已进入存量博弈期。伴随着多家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消费金融行业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也在不断下沉服务重心,大力发展消费贷款业务,相关经营主体亦以多样化的形式参与到消费金融行业中,扩大其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因此,当前消费金融行业加快科技创新,依靠金融科技精准助力长尾客群,拓展场景提振消费。

 

如招联消费在战略上明确地将自身定位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依托招商银行综合性集团金融平台优势,以及中国联通的客户资源,招联消费的发展具备有利条件。马上消费金融基于智能决策、AI交互、人机协作等核心技术,日均处理咨询量已高过5万件,智能客服分流率达93%,问题识别准确率93%,远远超过上年同期。目前,马上消费专利申请数量已达330余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系统900套,软著作权登记证书74项。

 

“发行人将在巩固已有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强化行业趋势前瞻性研判,盯准目标市场,加快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持续做深做透主营产品,不断提升消费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2021年第一期金融债券募集说明书指出,发行人还将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组织结构体系,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同业竞争力,实现经营业绩的稳健增长。

 

业内人士指出,金融科技正在重新定义金融服务,“区块链+金融”将是大势所趋。借助科技力量,金融市场将在更大更深的程度上实现效率变革和治理变革。

 

今年2月,兴业消费金融正式上线区块链电子存证系统,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打通金融机构业务系统和法院金融案件办理系统的数据对接,完成贷后处置线上一体运行,开启了金融案件纠纷化解新模式。在“金融+司法”模式下,实现了效率与治理的双重变革:电子数据上链存证能够充分保障消费者权益,也能提升金融案件处置效率,甚至加快数字金融发展推进民事诉讼制度改革进程。

 

作为致力于成为消费金融的引领者和普惠金融的创新者,兴业消费金融不断深化融合传统经验与新兴科技,已打造起贯穿获客、风控、运营各环节的金融科技核心竞争力。但如何建立起差异化、可持续的商业模式?2020年,兴业消费金融推出“立业计划”同样给出了答案。

 

58同城发布的《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2021届毕业生已有34%的毕业生已经找到工作,毕业生平均税前月薪8720元;今年毕业生首选城市排名前十分别为上海、深圳、广州、成都、北京、杭州、青岛、南京、重庆、长沙。然而,上海房租居高不下,贝壳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上海市租赁人口规模达874.6万,居全国各城市之首,租赁人口占城镇常住总人口的40%,位居全国第一。贝壳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上海套均租金在6019元。

 

房租与薪酬差距如此之小,高校毕业生如何在上海开启新生活?兴业消费金融“立业计划”产品面向在上海工作、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年轻白领客户发放租房、职场培训、进修学习等所需支出的贷款。贷款额度可覆盖一年生活和学习成长需要的资金需求,给客户最长三年的还款周期。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1》指出,该产品有力支持“社会新人”解决大城市的“居不易”、“生活不易”问题,帮助他们在大城市安身、立业、成家。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今年6月,兴业消费金融旗下高等教育贷款产品“兴才计划”首度推出“90天无条件退贷”服务,核准后90天内可无条件退贷,并全额返还利息。这不仅给了临时资金周转困难的家庭一个过渡期,也为首次接触信贷产品的学生及家庭提供了选择犹豫期,帮助他们对消费贷款有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纵观业内,这是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目前已推出的无条件退贷政策中周期最长的,充分保障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兴业金融相关负责人坦言:“此举虽然加大了成本压力,但却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条件以做出更加合理的信贷决策,作为持牌金融机构兴业消费金融有这个实力与担当。”可见,所谓创新不止体现在科学技术方面,更体现在一家金融机构及其产品的人文属性和金融关怀上。

 

延伸普惠金融服务边界

 

当前消费金融公司服务的客群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部分下沉到中小城市,很少触及农村市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开展,用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发展特色农村产业的消费需求将被极大地激活。中国银行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下沉市场人口10.04亿人,占总人口数72%,分散在中国广阔的市、县、乡、村当中。

 

2021年是乡村振兴元年。2021年6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被业界视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考核“指挥棒”,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持续将普惠金融服务到农村。在保障“绿水青山”的前提下,如何帮助广大村民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多家消费金融公司探索延伸普惠金融服务的边界。

 

马上消费将业务特点与自身科技优势有效衔接,通过搭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开放平台,开展数字普惠金融、知识帮扶、科技助力、消费帮扶、金融知识普及五大行动,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促进农业、养殖业等高质高效发展。截至2021年6月30日,马上消费累计服务县域用户和农村用户分别是2900万人、2390万人,为650万信用白户建立信用记录;并利用线上优势,在APP内设立“乡村振兴专区”,累计提供农村信贷707亿元,通过消费帮扶实现销售额337万元。

 

近年来,凭借无抵押无担保的便捷融资优势,兴业消费金融创新消费金融产品及服务体系,提振乡村消费,为农民追求美好生活提供助力,也为乡村振兴贡献金融力量。兴业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兴业消费金融正在立足于县乡当地特色,深挖家庭消费贷款的服务深度与广度,努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完整的服务方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在为脱贫及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外,兴业消费的“兴才计划”在教育扶贫领域中做得更远。

 

兴业消费金融公司调研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在校四年的开支达10万到15万元,约六成的受访者表示以上开支对其家庭造成了经济压力。国家助学贷款虽已做到“应贷尽贷”,但对于公办高校的部分专业以及民办高校来说仍有较大缺口,特别是对于部分家庭年收入在4万元以下的大学生家庭来说,贷款融资需求突出。2020年6月,兴业消费金融推出高等教育贷款产品“兴才计划”,作为国家助学贷款的补充,供家长申请,资助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最高额度20万,在校期间及毕业后五年只需还利息,期限长达20年。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1》显示,兴业消费金融与福建省教育厅联合推出“兴才计划”教育产品,旨在成为国家助学贷款的有力补充。与国家助学贷款不同,“兴才计划”高等教育贷款旨在充分落实普惠金融,无须贫困证明,所有大学生均可申请,还款方式根据大学生成长周期量身定制,在校期间和毕业后缓冲期只付利息。

 


如果你要找金融公司职位或者招聘金融人才,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直接站内联系我们。51金融圈网站有百万金融人才简历和上万家金融公司合作,更有专业的猎头服务和金融薪酬报告,心动不如行动,还不赶快联系我们!
51金融圈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