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季,正在求职找工作的应届生,明白这3个道理才能把握好工作

作者:匿名    来源:游刃职场有余姐    发布:2021-09-24 10:34:14    浏览:1737

51金融圈

每年的秋招季,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各大公司,包括很多内容社区、平台,都会很早之前就开始投入策划、宣传。

 

比如,一些知名互联网大厂等,在每年的5、6月份,也即上一届毕业生都还在忙着搞毕业论文和设计、答辩,就开始针对下一届毕业生做提前批的招聘了。

 

但作为应届生们的学生,却好像还没有将找工作这件事提上日程:先过上一个有可能是人生中的最后一个暑假,开学了再重新适应一下学校的节奏,接下来还有一个国庆假期,之后才开始考虑找工作的事。

 

如果我们不了解每一届学生找工作的具体情况,这种心理其实很能理解,毕竟,毕业还是一年甚至一年多之后的事。

 

但应届生求职的特殊性就在于,找工作其实是一件特别讲究踩准节奏的事,看起来好像是有一年的时间,实际上真正有效的时间,可能就那么两三个月。

 

根据过往经验来说,每年到了临毕业才开始焦虑没有offer的应届生,常常都是因为没有提前早做规划和打算,错过了最好的求职季。当只能通过零星的社会招聘找工作时,没有工作经验、实习经验,而要跟其它有经验的职场人同时竞争社招岗位,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结合过去遇到的很多应届生的一些共性问题,来说一说,作为应届毕业生求职,应该针对自身的特殊情况在求职面试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早日签到一个满意的offer。

 

01

首先,要踩准节奏,错过前一年的秋招和来年的春招,工作机会将大大减少

 

应届毕业生找工作最大的短板和困难在于,没有工作经验。而很多用人单位都希望招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这样一来比较容易上手,二来相对稳定性更好。

 

这就让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时的可选岗位范围缩小了很多。好在很多各方面综合实力都不错的企业,愿意花费一定的成本来培养一张白纸的应届生,于是,他们就会在每年的秋招季和春招季,开放一定的校招名岗位,专门留给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来应聘。

 

可以说,每年秋招和第二年的春招,是每一届应届毕业生拥有最多工作机会的时候,如果错过了,自己去社会上找,对工作经验的要求就会非常高,就业也会更加困难。

 

所以,踩准节奏,不要错过了秋招和春招这两个黄金求职时间,对于每一届应届生来说,真正最重要的求职节点,也就是这两次了。

 

02

其次,要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目标,否则很容易陷入选择困难症或者拖延症,结果白白错失好的工作机会

 

因为对职场的真实情况,以及人才市场上各个行业和公司都不了解,应届生在求职找工作过程中,不急于在还没有了解清楚情况就确定工作并签订三方协议,但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期限或者标准:

 

比如,应该在什么时间之前将工作确定下来;又或者,面试多少家公司和多少个岗位之后就把工作确定下来;遇到满足哪几项条件的工作就把工作确定下来,等等。

 

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你比较优秀,能拿到很多不错公司的offer,那么就很容易产生一种后面还有无数好机会在等着自己的错觉,因为前面已经说了,每届应届毕业生的黄金求职季就在秋招和春招,而大多数好公司好岗位也都集中在那一段时间,一旦错过了,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而如果你一直没有遇到理想中的好offer,则容易认为离毕业还有很长时间,还有大把时间找,也就把到手的一些没那么满意的工作机会放弃了,但事实上,可能这就是相对不错的offer了,因为毕业后自己独自找工作,不仅困难,有限的机会可能比校招质量还差。

 

03

最后,坚定信心,在求职实战中快速迭代和学习,你会在求职中一次比一次表现好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社会实践历练,这让很多应届毕业生在面试求职过程中都觉得自己毫无优势。但实际上,参加了工作你就会知道,无论任何一项工作,如果你能够花一年的时间去实践和熟悉,而自己又是一个好学、又善于学习的人,几乎都能够达到完全胜任甚至成为核心力量。

 

每届应届生的秋招,很多从第一年的7月份就开始了,那个时候,很多应届毕业生们还在过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暑假,到来年毕业,足足还有1年的时间。

 

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个时候开始,就不断地学习如何写简历、如何面试、如何找笔试题刷题,然后不断地投简历,参加面试,结束后还不忘进行总结,那么,可能一两个月后,在找工作求职方面,你就能够成为一个小专家了。

 

什么找工作没经验之类的问题,完全不存在。这个时候,跟同届的应届生相比,你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也就相对更容易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好工作。

来源:游刃职场有余姐​


如果你要找金融公司职位或者招聘金融人才,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直接站内联系我们。51金融圈网站有百万金融人才简历和上万家金融公司合作,更有专业的猎头服务和金融薪酬报告,心动不如行动,还不赶快联系我们!
51金融圈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