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亿市值与“首富”更迭
6月8日,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显示,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以203亿美元身家超越牧原股份秦英林(163亿美元),成为河南新首富。6月9日,泡泡玛特股价盘中创253港元/股历史新高,市值最高达3397亿港元,年内涨幅超174%。截至当日收盘,总市值稳定在3368亿港元(约3082亿元人民币)。
这一资本表现与泡泡玛特2024年业绩直接相关:营收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经调整净利润34亿元,同比激增185.9%。其中,海外市场表现尤为亮眼,2025年一季度欧美收益增速分别达600%-605%和895%-900%。
四大IP撑起“潮玩帝国”
泡泡玛特的商业核心在于IP运营。2024年,其97.6%收入来自自主产品,其中艺术家IP占比85.3%。四大核心IP贡献近6成营收:
- THE MONSTERS(含LABUBU)营收30.41亿元,占比23.3%,较2023年增长726.56%;
- MOLLY营收20.93亿元,占比16.1%;
- SKULLPANDA营收13.08亿元,占比10%;
- CRYBABY营收11.65亿元,占比8.9%。
LABUBU的全球“破圈”效应
香港艺术家龙家升创作的LABUBU,凭借“九颗牙齿”的丑萌形象成为现象级IP。2023年,韩国女团BLACKPINK成员Lisa在Instagram展示LABUBU产品,引发泰国抢购潮;2024年,泰国政府授予其“神奇泰国体验官”称号,公主思蕊梵更将其挂在爱马仕包上公开亮相。2025年,LABUBU热度席卷欧美,洛杉矶凌晨排队抢购、伦敦店铺斗殴等事件频登热搜,刘亦菲、贝克汉姆等明星的晒图进一步推高热度。
高估值争议与IP生命周期挑战
尽管业绩亮眼,泡泡玛特市盈率高达98倍,远超三丽鸥(37倍)、孩之宝(21倍)等同行。上海财经大学崔丽丽教授指出,潮玩IP平均生命周期仅2-3年,需持续创新以维持热度。例如,MOLLY收入占比已从巅峰期的40%降至16.1%,而冰墩墩、阴阳师等IP的“过气”案例也警示市场风险。
泡泡玛特在年报中坦言风险:产品质量问题(如LABUBU被曝线头多、做工粗糙)、IP吸引力不确定性及供应链依赖第三方等隐患可能影响长期表现。社交媒体上,消费者对品控的吐槽与“魔改”LABUBU的创意行为并存,折射出潮玩市场情绪价值的双重性。
河南新消费“造富”背后的产业逻辑
王宁的登顶与蜜雪冰城张红超兄弟(身家各111亿美元)共同凸显河南新消费势力的崛起。财经作家秦朔认为,河南商人“务实、重实业”的特质契合当前消费转型趋势。河南省亦借势推动产业升级,从传统农业向文化创意、新消费等领域拓展。
然而,泡泡玛特总部位于北京,其“河南基因”仅源于王宁的籍贯与早期创业经历。市场分析指出,新消费企业的高估值可能伴随泡沫风险,美银已下调蜜雪冰城评级至“跑输大市”,警示海外扩张与咖啡业务的潜在瓶颈。
潮玩市场的情绪价值为泡泡玛特带来短期爆发,但能否通过IP多元化与全球化布局(目标海外收入占比超50%)构建长期壁垒,仍是王宁与他的3000亿帝国面临的核心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