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庭负债节节攀升?背后真相很残酷!

作者:匿名    来源:杠杆游戏    发布:2018-08-13 13:07:08    浏览:1622

51金融圈

 

最近两天的朋友圈又被“家庭债务”的消息刷屏了。不过,这次的警报来得似乎比以往更加急促一些。

这次拉响警报的是“上财高等研究院”,这是一家成立于2006年的上海财经大学直属正处级科研单位。

该研究院近日发布一篇名为《警惕家庭债务危机及其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研究报告。

该报告警告到:家庭债务不仅逼近家庭部门能承受的极限,而且,从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来看,截至2017年,比值不高,仅为48%,却已远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

居民杆杆率是最为常用的流量性指标,表示为居民部门贷款余额与名义GDP之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的债务负担能力和偿债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逐渐提高,对未来预期普遍趋好,人们从以前的“怕欠债”,到现在更愿意进行贷款消费,甚至有些人长期处于负债状况。

我国居民杆杆率的绝对水平虽尚未处于极端状态,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动态变化。

根据苏宁金融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我国居民杠杆率自1996年以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03年以前,居民杠杆率平稳上升,由1996年的3%上升到2003年的18%;

第二阶段是2003年至2007年,居民杠杆率相对稳定,围绕18%上下波动;

第三阶段是2008年及以后,居民杆杆率快速上升,从2008年到2016年,杠杆率从18%上升至45%,2017年更达到了48.97%,已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对比其他国家,美国的居民杠杆率从20%上升到50%用了近40年时间,而中国只用了不到10年时间,这是什么概念?

有机构称,中国家庭的负债率远低于全球其他地方。目前中国人均负债为2万美元,美国的人均负债高达14.53万美元,日本是13.4万美元。中国的家庭负债占GDP比例只有44%,美国的占比高达80%,世界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是74%。

我国家庭债务率到底高不高?

此前,杠杆游戏也简单做过相关数据分析,如下图:

图.2012-2018上半年,我国家庭房贷债务率、住户贷存款比 数据来源|央行,制图|杠杆游戏·张银银

因为2011年之前,《央行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关于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数据表述不完整,或语焉不详。因此,杠杆游戏统计时间从2012年开始。

恰好2013年,也是新的一个开始,对照很有参考价值。

通过杠杆游戏统计制作的上图,我们可以发现,2012年末时,我国家庭房贷债务率大约只有19.75%,而到了2018上半年,上升到34.29%;同期,我国住户贷款占住户存款比从2012年末的不到40%,上升到63.48%。

不得不感叹,这几年,我国居民加杠杆真的太快了。当然,伴随这个过程的关键是M2持续较快增长,2012年我国M2为97万亿,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为168万亿。

放这么多出来,怎么蓄水?房地产呗。

其实,有关家庭债务风险、家庭杠杆率的警报已经不是第一次拉响了。

年初的时候,央媒海外版就发布了一篇名为《奖与贷:奋斗青年的乐与忧》的文章,里面专门提到了 “当前中国家庭部门的债务率已接近美国家庭部门的债务率水平”,同时还“要高度警惕家庭债务风险”。

上个月,人大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曾表示,“由于中国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偏低,所以家庭债务/GDP的测算杠杆率方式会低估中国家庭部门债务问题的严重性。以家庭债务/家庭可支配收入测算,中国家庭部门杠杆率高达110.9%,已经超越美国。”

与此同时,陈彦斌发表的《结构性去杠杆下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报告中表示,由于中国家庭部门债务主要以房贷为主(占比在60%以上),而背负房贷的主要是城市家庭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家庭,因此对于中国家庭部门而言,很可能是较小一部分人群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家庭债务。

他还指出,中国家庭部门债务分布不均,部分家庭的债务风险已经处于较为危险的水平。

正如文初上财高等研究院《警惕家庭债务危机及其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得出的研究结论:

在强调将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杠杆降下来的同时,家庭部门债务的隐患,却被政府各部门和学界严重忽视,这弄不好会造成重大潜在风险和严重失误。

消费增速已经连续7年下滑、企业经营活力下降并被动加杠杆,严重拖累了结构性去杠杆的进程和经济发展。所以说,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真是非常必要。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系杠杆游戏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杠杆游戏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探讨用,非投资建议。用户据此进行的一切投资,请自负责任。文章如有疏漏、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如果你要找金融公司职位或者招聘金融人才,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直接站内联系我们。51金融圈网站有百万金融人才简历和上万家金融公司合作,更有专业的猎头服务和金融薪酬报告,心动不如行动,还不赶快联系我们!
51金融圈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