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解读:如何看待中国消费放缓

作者:匿名    来源:腾讯    发布:2018-09-11 09:39:49    浏览:2091

51金融圈

近几个月以来,中国的消费指标似乎出现了分歧。

追踪中国消费活动最常用的指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今年7月同比名义增长8.8%,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也不及预期。中国消费在第二季度时就持续低迷,甚至在5月创下8.5%的十五年新低增速。

此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也屡创新低,1-7月下降至9.3%。

然而,在消费数据本身低迷的同时,消费增速却在经济增长数据中显示出加快迹象。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为78.5%,高于一季度的77.8%。此外,全国居民今年上半年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长8.8%,比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加快1.3个百分点。

其他可参考的非官方统计的消费数据也与官方统计的数据产生背离。比如,就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的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来看,这一数据在近期一度陷入萎缩。今年上半年,这一数据同比增长1.7%,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1.4个百分点。其中,4、5月份均为负增长。到了7月这一数据又现负增长,同比下降2.0%,增速低于上年同期5.7个百分点。

消费数据的分歧来自何处?

高盛在上周六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对于“过于悲观”的私人消费数据和依然乐观的官方销售数据之间的明显分歧,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前者并未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由线下转向线上。

线上零售显示出更快的实物商品零售增长。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数据和快递业务数量(从中可以看出网上实物商品零售情况)均表明,今年迄今为止,实物商品网上销售额同比增长了近30%。相比较而言,线下商品零售录得负增长。

高盛的这一解读与官方的数据是一致的。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0.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9.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7.4%,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46.4%,对消费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中国消费情况究竟如何?

虽然高盛认为,由于上述原因,中国消费的情况并没有私营部门统计的那样糟糕,但从高盛创设的衡量中国消费的指标(高盛商品消费追踪指标)来看,中国消费可能也不如官方统计的那样乐观。

从下图可以看出,这一指标在7月明显低于统计局的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且波动率明显更大。高盛认为,这个数据对一个希望成为消费驱动的经济体来说,需要多加留意。

中国消费放缓的背后是什么?

根据高盛的解释,商品消费疲软的背后有多种原因,包括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不景气、棚改逐渐退出货币化安置等因素导致居民收入下滑。

不过,在高盛看来,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由于更高利率的房贷和消费贷款导致的消费信贷增长放缓和债务负担进一步走高。

未来前景又将如何?

高盛还指出,由于中国近期的P2P爆雷潮让整个市场流动性变得更加紧张,也导致了消费去杠杆化和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上述风险在今年下半年仍然存在。

此外,特朗普的财政刺激计划可能还将进一步引发新兴市场动荡,也加剧了上述风险。

 
 

如果你要找金融公司职位或者招聘金融人才,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直接站内联系我们。51金融圈网站有百万金融人才简历和上万家金融公司合作,更有专业的猎头服务和金融薪酬报告,心动不如行动,还不赶快联系我们!
51金融圈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