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金融圈独家分享】服务国家战略,长三角金融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政策篇)

作者:Vinny    来源:51金融圈    发布:2019-07-29 15:03:29    浏览:2461

51金融圈

研究 背景:

国家领导人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表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由此,以上海为中心的整个长三角区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众所周知,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促进金融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推进区域金融协同发展,对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长三角经济区发展势头良好和促进中部经济崛起的背景下,长三角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经济与金融密不可分,所以长三角金融业发展成为理论与实践界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根据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对长三角三省一市的金融业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了行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失衡的结论,提出了促进行业合作和区域合作的对策建议。

 

 

作 者 | Vinny

编 辑 | Vily

来 源 | 51金融圈(job51jrq)

 

01

 

长三角区域经济规模巨大与结构失衡

 

1、一城独大下的简单均衡

 

长三角区域“一城独大”问题较为突出,上海GDP规模遥遥领先,而苏州、南京、杭州之下,扬州、台州、嘉兴、泰州等城市GDP接近。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步性不断增加,16城市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在2007年后逐步趋于收敛,区域内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城市进入高铁2小时经济圈。在长三角区域城市网络中,上海、苏州、南京、杭州、宁波已发挥区域中心城市作用,但网络连接关系基本都是单向性,网络中心度不高。非中心城市之间缺乏金融联系,城市间协调联动性不足,难以发挥城市群效应,影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2、经济一体化与金融要素的行政分割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工业园区跨省市园区共建和区区合作越来越多,上海与安徽、苏南与苏北、浙北与浙南联动不断提升,形成区域金融服务、商业贸易、钢铁、石化、汽车、船舶、生物医药等经营网络。

 

在一体化程度加深的同时,长三角区域的产业分工逐步细化,形成高端服务业向上海集聚。苏州、无锡为高科技研发制造基地,南通为海洋工程基地,南京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区域专业化分工。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总体可分为3个阶段:1997年以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较低,GDP增长同步性不高,1998—2007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快速推进,但经济一体化存在极大跳跃。

 

2009年以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趋于稳定阶段。但从金融要素自由流动、经济市场化程度、金融相关性与证券化水平以及固定资产及房地产投资比重分析,长三角区域却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资本市场行政分割,国有、外资、民资相互隔离,割裂金融和研发资源。长三角区域国有经济占比不降反升,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与广东珠三角区域相比有一定差距。长三角区域金融市场偏重大企业,这些市场以大型企业为服务主体,中小企业在长三角区域缺少足够的金融市场支持。

 

以中小企业为服务主体的场外市场发展明显滞后,条块分割现象明显,互联互通有待加强,缺乏金融创新产品。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数量较多,但融资功能不强,新三板中只有20%企业获得融资,创业板企业数量较少。

 

3、长三角区域资产流动性持续下降

 

相比较全国平均水平,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已逐步减少对投资的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比例逐年减少,但长三角区域的投资转化为固定资产比重呈现上升趋 势,1998年后大量投资沉淀为固定资产,转化为庞大的产能、房地产规模,长三角区域资产流动性偏弱,影响了资本运营效率发挥。

 

长三角区域产业同构与产能过剩,长三角区域被动融入全球产业链,跨国公司主导区域生产网络,地方政府“独立自主”倾向,导致产业高度同构,区域缺乏合理分工。长三角区域城市中选择汽车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有11个,选择石化产业的城市有 8 个,选择通信产业的城市有 12个,产品同质性强,产能过剩问题严重。长三角区域总体上呈现中心城市工业结构相似度极高,中小城市与上海工业结构有显著差异,但相似度也在接近。

02

 

长三角区域金融一体化严重滞后

 

1、长三角区域证券化水平严重分化

 

长三角区域除上海外,江浙皖的证券化比率基本都在50%以下。发达经济体只有德国证券化率维持在40%~50%之间,其他国家基本上超出或接近100%的水平,美国股市在1996年首次超过100%,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日本曾在1988年和1999年两次越过100%,一直在100%左右徘徊,英国的证券化率保持在150%左右。比较长三角区域主要城市的证券化率,随着时间的推延,城市证券化率的差异越拉越大,城市之间出现严重分化,尤其是上海与其他城市的差距加大了,长三角区域未能充分利用上海证券市场的优势,提升证券化水平。

 

2、长三角区域金融资源失衡与风险集聚

 

(1)长三角区域金融化程度差异大。江苏、安徽、浙江、上海呈现3个层次,上海金融相关度遥遥领先,浙江基本是长三角区域的平均水平,江苏、安徽是长三角区域金融化程度最低的省份,江苏是长三角区域经济规模最大的省份,但其金融相关度最低。

 

(2)长三角区域银行存贷比分化,长三角区域金融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导致储蓄投资转化也存在极大的差异,上海近年来存贷比逐年下降,资产荒问题严重,而宁波等城市存贷比逐渐攀高,接近和超过1,资金荒问题严重,资金跨区域流动明显受到制约。

 

(3)长三角区域金融风险积聚。长三角区域金融资源流动受到限制降低了区域金融资产收益率,出口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导致不良贷款上升,2010-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增加,主要来自长三角区域。

 

3、金融一体化滞后导致资金配置效率降低

 

上海汇集了包括央行总部在内的各级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占全国近1/5,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未能实现有效对接,大量金融资本进入政府城投平台,成为政府的巨额债务。较多政府项目出现投资效率低下,资金浪费现象。

 

长三角区域中经济规模最大,融资需求最旺盛的江苏金融业发展最为滞后,江苏银行业的市场地位显著低于浙江,而两省证券业则与上海拉开差距。从不同城市金融业的辐射半径分析,上海金融业的影响范围在苏南和浙北地区,而杭州、苏州辐射范围大半与上海重合,南京等城市则辐射范围较小。

 

长三角较多地区难以分享中心城市的金融服务,属于金融服务塌陷地区。长三角区域金融一体化受行政力量分割,中心城市金融业跨区服务受到较多阻碍,地区分治的银行业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金融资本的快速流动,削弱了金融资金对经济发展的“输血”功能。

03

 

中美贸易战对长三角金融业的影响

 

2018年3月以来,美国政府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以“公平和对等贸易”为旗号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向中国、欧盟等诸多经济体发动贸易战,力图以基于实力的单边主义和双边主义代替基于规则的多边主义,严重危害了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安全,扰乱全球贸易秩序和经济复苏进程。

 

1、宏观经济对金融业的影响

 

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层面看,始于301调查的贸易备忘录一开始就瞄准了中国科技的崛起。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中国在芯片、集成电路、汽车零部件、军工等领域的技术获取渠道或将受阻,延缓转型升级的步伐。为应对和缓解中美贸易摩擦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决策层通过扩内需、降关税为经济增长蓄力。

 

2018年4月的政治局会议时隔3年再提扩大内需,在外需短期内受到明显冲击的情况下,内需无疑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同时,财政部宣布下调汽车、药品、日用品等部分商品的关税,以扩大开放赢得更长足的发展动力。金融业是较为典型的顺周期行业,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和结构上的变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也将是全方位的。

 

2、金融体系流动性

 

从流动性环境的转折点来看,正好处于3月初开始特朗普大打贸易牌的前期,充分表明决策层对本次贸易摩擦的重视程度和前瞻性。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市场避险情绪明显上升,为同时应对资本外流可能导致的国内流动性紧张,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微调以抵消流动性外部冲击的态度日益明确。而对于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去杠杆政策,深改委在4月和5月的两次会议上,两提国企去杠杆,明确了未来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

 

这表明在贸易战的背景下,去杠杆正由总量操作向结构性操作转变,未来对金融体系流动性的影响将有所减弱。

 

人民币近期单向贬值的关键因素,除了美联储加息预期加快导致美元持续走强外,中美贸易战对经济和贸易顺差预期的影响也是重要原因。受3月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反反复复的影响,尽管上半年中国经济整体表现出一定的韧性,但下行压力正逐步显现(五六月经济数据全线走弱,投资、消费创新低),使得人民币汇率承压。根据5月中旬发布的中美经贸联合声明来看,无论贸易战最后的走向如何,中国的贸易顺差都将明显收窄,这也将从预期上削弱人民币的升值基础。

 

从人民币贬值的衍生影响看,人民币单向贬值将加大资本外流风险,而2018年以来中美国债利差的收窄也使得资本外流风险进一步加大(在“债券市场”部分会专门分析)。为预防资本外流风险加剧,人民银行对资本管制的力度有可能加大。

 

3、债券市场

 

信用债市场方面,在贸易摩擦逐步升级环境下,经济增速下行,企业经营风险加大,生产效益下滑。股票市场大跌导致的股权质押平仓风险,在融资环境偏紧的状况下被放大,企业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加剧,导致信用债违约频发。

 

在信用债违约潮的影响下,信用利差持续快速拉大。从3月初以来,1年期短融、5年中票的AA级与AAA级利差均扩大了50bp,而AA-级与AAA级的利差更是大幅上涨了120bp以上。这也导致人民银行从4月开始对货币政策进行了微调,增加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同时强调结构性去杠杆,进一步增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试图通过“宽信用”、“债转股”等方式缓解融资环境偏紧的局面。

 

4、贸易金融

 

就国际业务而言,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会导致中国外贸出口的放缓,这将直接对中国的贸易金融业务产生影响。不过,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占比相对较小。以保理业务为例,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银行业保理业务量统计,国际保理业务仅占全部业务的四分之一,因此贸易摩擦升级所导致的出口放缓对中国银行业的实际影响有限。从影响范围来看,贸易金融国际业务并非所有银行都能开展,通常集中在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商业银行和规模较大的股份制银行。这类机构业务种类多样、资本雄厚,抗风险能力和适应性较强,贸易金融国际业务的放缓对全行业的影响将十分有限。

 

5、金融对外开

 

在中美贸易战反反复复、逐渐升级的背景下,2018年4月10日,国家领导人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要扩大对外开放,强调在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方面,加大开放力度。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在22个领域推出新一轮开放措施,大幅放宽准入条件。在金融领域,取消银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的外资股比放宽至51%,并计划于2021年取消金融领域所有外资股比限制。作为金融中心的上海,更是积极响应金融业扩大开放号召,于7月10日率先公布了《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提出了100条扩大开放举措的细则。

 

金融业的进一步扩大开放将对中国的金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通过引入国外金融行业参与者,可以丰富和优化中国金融市场结构,倒逼国内金融机构不断提升自身竞争能力和改善自身技术水平。中国金融机构通过深入学习境外机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将进一步提升我国金融服务效率和综合实力,最终达到健全金融市场竞争机制、提高金融发展水平的目的。另一方面,外资机构的扩大进入将改变中国金融行业的竞争格局,中外资在人才、客户等金融资源方面的争夺会更加激烈。从更深层次看,随着金融业扩大开放进程的深入推进,中国现存的金融制度也可能面临一定的冲击,金融安全和金融风险防范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

 

综上所述,由于经济金融领域相互间高度的关联性,中美贸易战的开启对中国经济金融领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其传导路径大致是从经济到金融,然后在不同的金融领域、金融市场之间互相传导,相互影响,而后再反馈给决策层和监管层,影响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比如中美贸易战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从基本面上利好债市、利空股市,但债市受中美利差和资本外流影响,收益率下行空间有限,而股市却受到剧烈冲击,引发上市公司股价大跌,导致股权质押爆仓风险,成为信用债违约频发的诱因,最终影响货币政策和去杠杆目标的微调。

 

从长期来看,中美贸易摩擦直接促使中国扩大了经济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对未来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金融体系变革都有深远影响。

 

众所周知,金融业是较为典型的顺周期行业,在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对中国而言正在成为一场“国运之战”的背景下,国运、经济和金融正处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境地。金融业应积极服从决策层和监管层的政策安排,做好自身风险防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为扩大内需、对冲贸易战引发的外部风险贡献金融力量。

04

 

金融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可聚焦三点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金融业如何落实,那就是应当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长三角地区2018年创下经济产值19.52万亿元人民币,接近中国去年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金融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可聚焦三点:一是加强长三角三省一市、长三角地区26座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上的高度协同,错位发展,协力推进,真正成为推进国家经济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领域;二是加强交通枢纽、交通网络的一体化,特别是同城效应,在此过程中,金融业大有可为;三是加强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从异地养老到异地居住、异地用工到异地医保结算,异地人口相关数据演进、统计推进档案异地查阅等,全都可以构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重要的支撑领域。

 

2、着力提升金融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能级

 

三省一市要积极争取国家在上海这一国际金融中心进行金融改革开放新政的压力测试和创新突破,用好自贸区平台,加快推进科创板建设和注册制试点工作,吸引中外金融机构共同服务长三角实体经济发展,为国家金融改革开放闯关探路;

 

其次,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民营企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着力开拓混合所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着力构建金融健康发展的新生态,注重构建区域金融风险防范联防联控机制,促进预警联防,形成宣教联动,推进案件联办和维稳联合,共同打造区域金融发展安全区。

05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带来金融业历史性发展机遇

 

1、首先,大力支持长三角经济发展是金融机构的历史机遇和使命。

 

长三角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也是民营企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早在2016年,国家启动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今年6月,《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审议通过。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云集,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完善,金融业的创新能力、对外开放的程度一直处于我们国家乃至全球领先的地位。

 

据初步统计,长三角三省一市2017年末的银行业的总资产是48万亿,占254万亿银行业总资产的49%。长三角区域包含银行、证券、信托、期货等持牌金融机构上千家,占全国的20%左右。2017年,长三角金融业的增加值1.7亿,占全国的26%,增速12.59%,显著高于全国其他经济区域。这说明长三角经济金融的效率、发展的势头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其次,长三角金融机构协同是区域经济协同的必然选择。

 

在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财富管理、互联网金融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全社会的融资方式、资金分布格局乃至金融消费习惯都在发生变化,新的金融生态链正在加速形成和发展。

 

一方面,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期货等金融要素市场,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可以发挥独特的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另一方面,当前的市场也更加强调要通过同业之间的合作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盈,通过同业合作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全面、更加持续的金融服务。

 

06

 

促进长三角金融业合作发展的对策

 

由于受行政分割、金融组织结构和金融业务分割等影响,长三角地区的资金流动性受限,从而导致金融资本配置效率不高,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反过来也影响了各经济主体更有效地利用金融资源,为了使长三角地区金融更加稳定且均衡的发展,本文提出以下5点政策建议:

 

  • 1、在长三角区域内搭建一体化金融信息平台,减少长三角区域内的信息不对称。长三角区域内的资金供求状况可以即时在信息平台上显示,这样可以尽可能提高信息在市场内的传播速度,提高区域内金融活动的效率。 

 

  • 2、设立长三角大区分支机构,统一管理区域内部金融业务。各商业金融机构改变当前的管理模式,由大区分支机构统一管理区域内部金融业务,在保证监管得力的情况下鼓励跨地区开展金融业务,使金融业务管理不受行政分离的约束,资金流通在区域内更加顺畅。 

 

  • 3、大力扶持资源型企业上市。要积极发展区域性的产业投资基金、开发基金及中外合资基金等。并且允许商业银行以不超过一定比例的资产入资基金,拓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投入渠道,增加基金的资金来源,以此促进各地区金融业的发展。 

 

  • 4、针对目前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差异,有必要建立健康发展、规范运行、统一开放的区域金融市场,消除货币政策传导在各经济区域的阶段性差异,使利率机制在各地区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 5、鼓励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充分发挥金融发展较快地区的带动作用。在引进资金的同时,也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

 

 

07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带来金融业历史性发展机遇

 

展望未来,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发展战略会为金融服务提供全新的发展动能。今后围绕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需要,金融机构至少在六大服务领域中存在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是自贸区金融服务。根据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发展当中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区以及这次国家领导人提到的将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的发展方向,金融机构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开展更多的创新和探索;

 

二是科技金融服务。为支持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辐射长三角的区域,金融机构通过集聚各方创新力量,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需求,比如在批量获客方面,聚焦政府主管部门开展资质认证、补偿机制联动的融资业务,与优秀的市场化投资机构合作,对爆发增长潜力的科技型企业既有投资又有贷款的支持,建立中长期的合作共赢的纽带;

 

三是融智和融资服务。单纯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各类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要通过构建金融产品库,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助力企业转型发展,同时帮助更多的企业走出国门;

 

四是绿色金融服务。金融机构需要负担起经济绿色发展的社会责任,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进一步梳理绿色金融的理念,建立绿色金融的机制,创建绿色金融的产品,主动探索更多的绿色金融新模式,用金融服务支撑长三角绿色生态品牌的建设;

 

五是民生金融服务。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民生领域也存在着强烈的金融需求,无论是政府主导的民生工程,还是银行配套的民生服务,金融机构应满足百姓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性的面向客户需求构建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具体方案可覆盖教育、医疗、社保、环保等多个民生领域;

 

六是通过上海金融要素市场服务能力的延伸,服务长三角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金融要素市场和长三角金融机构协同作战,共同为实体经济融资、投资、贸易、避险等提供便利和专业化的支持。按照国际同行的标准,为区域内各类企业提供国际化的金融服务。

 

下一篇预告:服务国家战略,长三角金融业发展现状(金融人才指数及薪酬篇)


如果你要找金融公司职位或者招聘金融人才,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直接站内联系我们。51金融圈网站有百万金融人才简历和上万家金融公司合作,更有专业的猎头服务和金融薪酬报告,心动不如行动,还不赶快联系我们!
51金融圈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