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要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为发展方向

作者:匿名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发布:2017-11-07 16:02:17    浏览:1348

51金融圈

近段时期以来,趣店事件持续发酵,现金贷几成“过街老鼠”,更早之前,乱象丛生、泥沙俱下的ICO引致监管重拳……实际上,从2015年下半年国内P2P网络借贷平台频频出事开始,学界和公众对于数字金融的态度就已发生剧烈变化。

在此背景下,11月4日,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IDF)召开第二届年会,年会上发布了《IDF年度研究报告:数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我国数字金融发展正处于一个方向性的关键时刻,在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宏观形势下,作为中国金融行业的新兴形态和创新先锋,数字金融应该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这也契合了第五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金融本质是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

 

数字金融致力服务实体经济

关于目前数字金融在哪些方面对实体经济提供了支持,北京大学数字金融中心副主任黄卓主认为,首先,数字金融利用数字技术,包括移动互联和大数据,能够对普惠金融起补充作用。

 

其次,在发展数字金融业务中,给传统金融机构产生了一个竞争效应。通过竞争效应促使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体系进行转型升级。

 

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对数据价值进行挖掘,更加了解用户和企业的信用信息,能够帮助产生新一代的大数据征信体系。

 

与此同时,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给新的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换提供稳固的金融基础。能够为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创新经济等新的经济形态的发展提供新的金融基础设施。

 

那么,当前中国数字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的现状如何?《报告》对此作出了评估。从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促进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升级、推动中国金融体系改革、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并促进消费升级、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并促进企业创新升级等方面来看,我国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如何理解数字金融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报告》强调,能否通过数字技术和金融产品创新来补足传统金融服务的短板,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服务成本,改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更有效地服务普惠金融主体,才是衡量中国数字金融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准。

 

数字金融并非万能

实际上,数字金融并不是“万能药”,并不能解决中国传统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所有问题,对一些固有的问题改善有限。同时,数字金融还可能带来一些新的风险和问题,存在发展不平衡、某些领域发展过热、金融风险累积、对投资者利益保护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如何推动数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报告》给出了七方面的政策建议:第一,继续推进金融市场改革与开放,加快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提高社会直接融资比例,鼓励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第二,继续完善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推进公共部门的数据公开,建立全国统一的数字化征信平台,制定征信信息接入标准和互联互通规则。第三,大力支持数字金融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强数字金融人才培养。第四,实施穿透式监管;对金融科技企业从事金融业务明确准入门槛和业务牌照要求;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数字金融企业申请银行牌照。第五,加强数字金融交易安全、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投资者和借款人的权益保护,完善相应的法律和管理条例。第六,利用数字技术提高金融监管的能力,在创新与风险之间取得平衡。第七,把数字金融纳入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框架。


如果你要找金融公司职位或者招聘金融人才,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直接站内联系我们。51金融圈网站有百万金融人才简历和上万家金融公司合作,更有专业的猎头服务和金融薪酬报告,心动不如行动,还不赶快联系我们!
51金融圈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