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乎在大部分的第三轮面试,总会被问到,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说到职业规划,不得不提一个重要人设:弗兰克·帕森斯。
他于1908年在波士顿成立了一个机构叫“职业局”,专门帮助年轻人梳理职业选择的过程。
为此他还出版了著作《选择一份职业》(choose a Vocation),向那些有志于在城市中发展事业的人们介绍了他的职业计划,并以此帮助人们寻求更合适的就业机会。
一百年过去了,现在的职业生涯管理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职业生涯的管理已由组织管理转向个人负责。
时代瞬息万变,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凯文·凯利曾预言:未来世界部分工作将要被机器人所替代。这意味着今天还是人人羡慕的工种,明天可能就没了,那些曾经的朝阳行业,转个头公司可能就不在了。
就像你前天还想成为一个打字员,昨天发现王大妈都用上手写笔了,今天再看李叔叔都语音输入了,哪还有五笔、全拼输入法的事。
所以,你猜你的工作明天还有没有?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兴起,有机遇也存在挑战与变数,这导致部分互联网从业者跳槽比换伴侣还频繁。一年一跳都算踏实的,那你要如何做规划?
影响成功的因素诸多,包括各种外部因素,例如:
老板是不是你亲戚,你家庭背景如何,公司机会多不多,公司所处地域和市场占有率、发展阶段等等......
但有些影响你职业成功的内在因素是相对稳定的,从根本上未曾改变的,例如:
你的个性与职位是否匹配,你的兴趣、价值观和动机与职位是否匹配,你是否足够努力去完成工作了。
只有当这些与公司、职位相匹配时,才能走的更远。
回到「职业规划」类的问题,HR最核心的关注点有三个:
1. 自我认知。你对自己是否了解?了解得足够充分靠谱吗?
2. 动机和价值观。你是否能接受“我们并不一定能给你公平的职业发展机会”这个现实?
3. 组织承诺。你到底能在我们这儿踏实干几年?
所以,在回答职业规划的问题时,不要表现自己有多么厉害,而要表现自己靠谱、工作稳定、心态平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