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悉,人均GDP高达2万美元的高收入城市第一梯队,依次为深圳、无锡、苏州、南京、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武汉和宁波10座城市,除武汉外全属东部地区。其中,江苏有三座城市上榜,广东、浙江分别有两城上榜。
人均GDP在1.5万-2万美元区间的高收入城市第二梯队,包括长沙、佛山、南通、青岛、福州、合肥、泉州、东莞、郑州和济南10座城市,也集中在中东部,福建和广东两省分别有两座城市上榜。
作为中国城市的第一梯队
万亿、准万亿GDP城市
有多少已跨过中等收入阶段
迈入高收入门槛?
24座城市可谓第一梯队
2019年末,GDP达万亿元的城市有17座,按照GDP突破万亿的时间顺序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重庆、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青岛、长沙、无锡、宁波、郑州、佛山。
此外,2019年末GDP总量在9000亿元区间的城市有7座,分别为泉州、东莞、济南、合肥、福州、南通、西安。
由于2019年末,GDP在8000亿元区间的城市“断档”。因此,除港澳台外,上述24座城市可谓中国城市的第一梯队。
11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文简称“‘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定量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中等发达国家”并非国际通用概念,世界银行惯用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衡量一个经济体的类型(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且已将高收入标准从2019年的1.2375万美元,提升到1.2535万美元。
由于中国的GDP与GNI差别较小,为数据获取便利性,本报告中以人均GDP取代人均GNI。2019年,中国人均GDP为1.03万美元,但上述24座GDP万亿、准万亿城市中,已有23座城市的人均GDP超过1.25万美元,达到高收入标准,可称为“高收入城市”。
需要注意这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高收入是以人均GDP为标准来衡量城市的发达程度,而非是以人均收入为标准来衡量城市的收入水平。
广东、江苏是大赢家
以省为划分标准,广东、江苏分别有4城上榜,二者激烈角逐,广东的深圳高居榜首,江苏的无锡、苏州、南京包揽第二、三、四名。
以行政类别划分,直辖市中,北京和上海位列第一梯队,天津在高收入城市中垫底,重庆仍未跨过高收入门槛。省会城市中有11个上榜,即南京、广州、杭州、武汉、长沙、福州、合肥、郑州、济南、成都、西安。
以城市群来划分,则高收入城市多集中于长三角城市群中,包括无锡、苏州、南京、上海、杭州、宁波和南通7座城市,这显示了长三角城市群的巨大发展动能。
深圳将率先突破3万美元
在23座高收入城市中,深圳有望在“十四五”开局之初,将人均GDP提升到3万美元以上。
深圳在此前已提出2025年GDP超4万亿元的目标,2020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6.5%的GDP增速目标。若以6.5%为未来5年深圳市的年均增速目标,则到2025年,深圳市GDP有望达到4.5万亿元,人均GDP达到3.5万美元,以世界银行的标准比较,已经位列高收入经济体的20-30名区间。
数据来源:21世纪经济研究院
深圳的优势并不止于此。
在10座人均GDP 2万美元以上城市中,深圳在2019年也以13.48亿元/平方公里的单位GDP产出强度高居首位,上海和广州次之,分别为6亿元/平方公里和3亿元/平方公里,其余7座城市则被拉开了较大的差距。
你的家乡上榜了吗?
